动态血压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8-07-09 09:16姚超永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平均值收缩压动态

姚超永

高血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高血压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 极易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不仅要承受生理上的痛苦, 心理更是承受着极大的压力[1]。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变化不仅提高了其生活质量更是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动态血压检测不仅有效的反应出了血压的水平, 更是反应出了血压波动的状态,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此次研究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的方法, 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15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动态组, 另选取同期到本院体检且血压正常的155例老年人作为正常组。正常组中男73例, 女 82例;年龄62~78岁, 平均年龄(70.0±6.5)岁。动态组中男70例, 女 85例;年龄61~79岁, 平均年龄(70.0±6.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动态血压检测的方法。①在患者左上臂的部位绑好缚袖带, 在自动充气完成之后就可以对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进行测量;②测量的时间为6:00~22:00, 22:00~6:00, 分别间隔0.5、1 h对血压进行测量。③测量参数的标准:a.测量应取24 h内舒张压及收缩压的平均值;b.对患者白昼血压进行测量;c.对患者夜间血压进行测量。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24 h平均值、白昼平均值、夜间平均值及昼夜间节律水平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动态组收缩压的24 h平均值、白昼平均值、夜间平均值、昼夜间节律明显高于正常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舒张压的24 h平均值、白昼平均值、夜间平均值、昼夜间节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动态血压检测情况比较(±s, mm Hg)

表1 两组动态血压检测情况比较(±s, mm Hg)

注:与正常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24 h平均值 白昼平均值 夜间平均值 昼夜间节律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动态组 155 149.5±9.5a 74.7±6.9 161.4±9.7a 74.5±6.7 141.5±9.2a 73.5±6.6 0.06±0.02a 0.10±0.06正常组 155 119.8±8.9 73.7±6.5 124.5±9.0 75.3±6.8 109.7±8.8 75.0±7.0 0.04±0.01 0.09±0.03 t 28.405 1.313 34.719 1.043 31.098 1.941 11.136 1.85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动态血压检测血压增加的程度与持续的时间和靶器官的损害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3], 在检测的过程中, 不管检测者是不是患有高血压病史, 当白天动态血压检测血压>140/90 mm Hg且持续时间>6 h, 就会给心脏等器官造成很大的压力;当检测者患有高血压疾病时应根据检测的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避免疾病发展恶化;当没有高血压疾病史的检测者在检测过程中检测到这种情况时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并定期进行检测, 避免发生意外。

此次研究纳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均未出现脑梗死、心肌梗死等靶器官受损的现象, 实施动态血压检测后动态组收缩压的24 h平均值、白昼平均值、夜间平均值、昼夜间节律明显高于正常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收缩压在持续性上升的基础上, 机体脉压也在不断的增加, 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进而出现脑血管类病症、左心室肥大、动脉硬化的症状[4-8]。在实施动态血压检测之后,可以通过血压变化来掌握患者血压的情况,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不仅避免靶器官受到损伤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保证了患者的预后。进一步的进行研究后发现,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在夜间下降的幅度并不大, 昼夜节律比较规律,个别患者在夜间会发生血压上升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检测结果给予针对性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在常规时间用药治疗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用药, 对机体血压值进行控制的情况下避免肾脏、心脏、脑部不能得到充足的血液[9-15]。通过积极的药物进行治疗后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

常规测血压的方法只是在固定的一个时间段进行检测,然而不同时间点血压的波动也各不相同, 所以常规检测方法不能有效的反应出治疗的效果, 只能反应出医疗行为, 而动态检测的方法不仅科学有效的反应出了患者真实的血压值, 进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更是为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总之, 动态血压检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机体收缩压异常情况进行动态的检测后根据检测的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的血压,从而将昼夜间的节律维持在正常水平, 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保证了治疗的效果, 动态血压检测为后期的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 杨法, 苏明兰 , 李小珠, 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动态变化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 吉林医学, 2016, 37(6):1310-1311.

[2] 魏艺, 贾秋蕾 , 胡元会, 等.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动态血压水平相关性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 12(9):771-775.

[3] 常颂桔, 杨波 , 王洪雄, 等. 干预血尿酸水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一级终点事件的研究. 重庆医学, 2014, 11(24):3146-3148.

[4] 张帆, 杨志杰, 张保丽, 等. 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压变异性关系初探. 西部中医药, 2015, 28(9):85-87.

[5] 包晓红, 李长龙, 邹剑杰 , 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卒中、左心室肥厚及对颈动脉IMT增厚的关系. 重庆医学,2016, 45(4):533-535.

[6] 杨湘鄂, 陈志刚, 唐发祥, 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动态血压变异性临床分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 22(4):207-210.

[7] 陈志刚, 代英, 龙滨, 等. 超声检查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动态血压变异临床分析. 西部医学, 2012,24(4):721-723.

[8] 刘钰. 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在老年冠心病及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6):68-69.

[9] 秦爱梅, 周桂芳, 骆雷鸣, 等.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特点及临床分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8, 7(2):124-127.

[10] 刘鸿伟. 动态血压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12):28-29.

[11] 洪乐凤, 杨英霞, 洪晓英, 等. 动态血压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效果.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3, 3(6):34-36.

[12] 陈镇辉, 方翰良. 288例老年人高血压动态血压检测结果临床分析. 福建医药杂志, 2010, 32(6):127-129.

[13] 刘陈先. 82例伴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分析.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8, 30(1):36-37.

[14] 杨光. 动态血压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医学信息, 2015, 28(46):393-394.

[15] 周月琴, 顾志华, 金锋, 等.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检测的分析.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8):4158-4159.

猜你喜欢
平均值收缩压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国内动态
动态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