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验临床分析

2018-07-09 09:16吴国平邓伟宏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半胱氨酸检验

吴国平 邓伟宏

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以中老年为主要患病人群, 且多合并多种并发症, 对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维持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平衡, 但临床上普遍认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非生理性升高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2]。本研究以1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60例健康者作为主要对象,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1组, 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2组, 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1组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41~78岁, 平均年龄(60.12±6.38)岁;稳定型心绞痛2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观察2组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 (60.33±6.78)岁;脑出血28例, 脑梗死22例, 短暂性脑供血不足1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0~79岁, 平均年龄(60.17±6.73)岁。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3,4]①观察1组中纳入的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未合并脑部疾病和冠心病外的其他心脏疾病。②观察2组中纳入的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 符合脑卒中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未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③对照组中纳入的所有研究对象经检查均无心脑、肝肾功能障碍。④三组研究对象均为知情、自愿参与,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 3 方法 抽取三组研究对象的3 ml清晨空腹静脉血, 抽取血液样本的1 h内完成离心、血清分离, 抽取上层清液,并将标本放置在2~8℃进行保存。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运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执行。

1. 4 观察指标 对三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血脂指标(TG、TC、HDL-C、LDL-C)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男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正常值范围为0~15 μmol/L, 女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正常值范围为0~15 μmol/L[5]。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 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 (28.46±4.96)、(27.86±4.77)μmol/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0.01±2.13)μ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s, μmol/L)

表1 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s, μmol/L)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1组 60 28.46±4.96a观察2组 60 27.86±4.77a对照组 60 10.01±2.13

2. 2 三组各项血脂指标对比 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TG、TC、HDL-C、LDL-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TG、TC、HDL-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各项血脂指标对比( ±s, mmol/L)

表2 三组各项血脂指标对比( ±s, mmol/L)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TG TC HDL-C LDL-C观察 1 组 60 1.74±0.56a 5.74±1.12a 1.13±0.41a 3.56±0.84a观察 2 组 60 1.73±0.51a 5.71±1.36a 1.12±0.43a 3.55±0.74a对照组 60 1.45±0.06 5.01±0.69 1.56±0.68 2.78±0.66

3 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 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患病率不断提高, 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面临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独胆[6-9]。并且, 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临床致残率、致死率高, 目前关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临床上普遍认为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影响脂质正常代谢、形成动脉硬化和血栓、最终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高浓度代谢会导致机体纤溶系统和凝血功能紊乱, 造成血小板活动增强, 导致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28.46±4.96)、(27.86±4.77)μmol/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0.01±2.13)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TG、TC、HDL-C、LDL-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脂水平均较正常健康者有负性改变, 本结果与韦娜等[6]获得的研究结果相似度较高, 从中可以看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 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则越高,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 同时也可为治疗效果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上,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独立危险因素, 对该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可以有效反映出患者病情, 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孟瑞玲.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检验分析.临床研究, 2017, 25(9):187-189.

[2] 刘启波, 李蔼文, 谭俊青, 等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6, 44(1):33-35.

[3] 钱迅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作用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3):110.

[4] 邵海荣, 陈锦春.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检测的临床价值.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7, 37(6):739-741.

[5] 王杰敏, 王杰彪, 张伟军.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以及血脂检查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比较. 实用医技杂志, 2015, 22(11):1188-1190.

[6] 韦娜, 何三军.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A02):267-268.

[7] 欧阳旋, 胡立平, 陈树芳. 246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的临床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15):1559-1560.

[8] 吴建伟, 黄华. 128例心脑血管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的临床分析. 医药前沿, 2012, 2(9):130-131.

[9] 蒋灵霓.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 30(12):1147-1149.

[10] 王玉蓉.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6):738-739.

[11] 张松涛, 郑勇. 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5):582-583.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半胱氨酸检验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