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价值

2018-07-09 09:16赵月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8期
关键词:缝隙妇产科护理人员

赵月英

医院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为护理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能够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而妇产科为特殊科室, 提升妇产科护理质量可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进行控制,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预后[1-3]。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现将研究过程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4~62岁, 平均年龄(45.5±2.4)岁, 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例, 不孕不育患者21例, 宫外孕患者12例, 卵巢囊肿患者 11例, 子宫肌瘤患者26例。依据病床单双号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护理, 即护理人员对其病情进行观察, 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实施用药护理、饮食干预以及心理疏通。观察组患者行无缝隙护理管理, 内容如下。①创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妇产科所有医务人员均需要对人文知识进行学习, 对人文护理进行了解, 同时熟知产科患者的特征以及护理方法, 对规范性用语进行学习, 同时对患者隐私予以尊重, 和无缝隙护理要求进行相互结合, 在患者住院过程中为其实施无缝隙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制定规范行为、流程和路径[4]。②依据患者自理情况协助患者实施自我护理, 同时对自理项目进行确定, 护理人员实施。个性化护理和规范化护理相互结合, 对工作制定流程, 使得护理工作可以细致入微。同时将护理规范贯穿整个护理流程中, 使其具有科学性。按照患者的实际需求对服务流程以及时间进行调整, 以免产生护患纠纷。③护理服务以及人文服务需要进行相互结合, 将人文关怀加入至护理服务中, 在不影响医疗安全的前提下, 对患者医院以及习惯予以尊重, 对病房进行布置, 确保卫生清洁, 有助于患者的休息, 对其身体恢复可起到促进作用[5]。④转变传统排班制度。采用弹性排班制度, 按照病房实际工作特征和患者实际需求实施排班, 可加入小时班等工作模式, 确保对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⑤情感交流。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实施相应的透明服务, 经过细致服务减少和患者之间的距离, 护理人员应和患者实施信息和情感交流, 对其进行心理疏通, 如患者行动不便应指导其站立或行走。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 选择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两种量表分界值均为50分,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在其出院时填写调查问卷, 问卷评估指标包含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评分分别为(30.1±1.2)、(31.2±1.4)分低于对照组的 (40.3±1.6)、(42.7±1.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焦虑情绪评分 抑郁情绪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3 55.5±2.4 30.1±1.2a 54.6±2.6 31.2±1.4a对照组 43 54.8±2.3 40.3±1.6 53.5±2.9 42.7±1.7 t 1.3809 33.4429 1.8520 34.2422 P>0.05 <0.05 >0.05 <0.05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5例,满意17例, 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1例, 满意16例, 不满意6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7%, 高于对照组的86.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8,P<0.05)。

3 讨论

就目前而言, 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同时其健康理念同样有所提高[6-8]。由于护理水平的提升, 临床护理工作逐渐过渡至服务性护理。本院妇产科对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后,显著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同时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况, 进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文中采用的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其出院, 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可获取完善的护理服务, 进而将其满意度提升。对护理人员进行组织, 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相关培训, 并学习此模式中的重点内容以及服务意识, 对临床疗效无任何影响的基础上,尊重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 同时保护患者的隐私, 进而提升其舒适度, 此模式可将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 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9,10]。与此同时,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 调整科室排班制度, 将弹性排班和患者需求进行相互结合, 予以患者更好的护理服务, 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有助于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本质则是将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进行弥补,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实施全方面护理,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无缝隙护理管理在临床中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 将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妇产科中,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 同时有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 以此来提升整体护理效果, 可将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1] 白玉琴, 薛花 , 覃悦, 等.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6):839-841.

[2] 张霞.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z1):231, 237.

[3] 洪祝华.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161-162.

[4] 谢春梅, 宋燕平.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少妇产科院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当代医药, 2017(26):181-183.

[5] 潘晓琴.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7):61-62.

[6] 杨金霞.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少妇产科院内感染中应用效果分析.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 30(6):899-901.

[7] 董洁.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医院感染防控的应用效果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12):1550-1551.

[8] 吴慧.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少妇产科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 2017, 36(21):140-142.

[9] 田阿红.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20):223-225.

[10] 母秀蓉.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少妇产科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家庭医药, 2017(7):94-95.

猜你喜欢
缝隙妇产科护理人员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研究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对策
雨的缝隙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空中翱翔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