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选材 构建修改平台 点燃习作火种

2018-07-09 08:42杨启明
读写算 2018年3期
关键词:周报客人习作

杨启明

2011版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习作教学选择写作题材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从而打开学生习作的心扉,易于动笔,自主、创意表达内心情感;努力构建让学生表现的平台,引导学生自改、互改,学会修改,确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习作选材贴近生活,鼓励自主创意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與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为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因此要引导、鼓励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如果一个人看过蚂蚱,抓过蛐蛐,挖过蚯蚓,玩过鱼,那他对人类和自然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

“习作是生活的再现”。 学生生活充实了,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捕捉这么丰富的生活素材呢?巴甫洛夫说得好:“观察,观察,再观察。”但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不知道怎么观察?从哪儿观察?观察什么?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不知不觉如流水般悄悄溜走。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用心去体会,多动脑筋想想,透过这一亮点,你有什么想法。这里所说的亮点,是生活中细小的、较为典型的或较为吸引人的事情。学生观察、体会了,积累了一定的情感基础后,指导学生选取得更为典型的或更为吸引人的事,描写得较为细致,这样就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就能使习作生动形象。

家里来客人了,怎样接待客人,通过引导,唤醒学生的记忆深处。老师抓住亮点----爸爸妈妈那些细小的如握手等行为热情招待客人,我又做了那些如打招呼的行为招待客人?通过引导,一个学生说道“一次有客人来我家,我看到爸爸妈妈和客人聊得非常开心、入神,都把我给忘了,于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坏点子,把客人的皮包给藏了起来,然后躲到房里不出来了,……结果客人说她皮包里的手机不见了……”这些熟悉的生活,使学生真正感受了生活,由于学生经历过,教师只要稍微一引导,学生写出的文字就真实生动,感情真切,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眼前一亮。

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习作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让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习作本身就是重现生活中真实的我的记录,写作时再把生活象放电影一样重现,一篇求真求实的文章自然水到渠成。课标指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想,其目的大概如此吧。

二、构建自改互改平台,培养自我修改能力

潘新和教授曾说“文章写好不等于写作行为结束,它还只是半成品,须待读者阅读之后,通过作者与读者视界的融合,才有意义地生成。写作是由作者和读者合作完成的,最终是由读者完成的。”学生的作文缺少读者,“生成”不了“意义”,这种作文不会让人喜欢。需使文字成为一种“公众的言说”,给文字一个呈现的平台。此时教师就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为其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公众的言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习作其“表达”“交流”“对话”的功能也就能轻而易举地彰显出来。

除了搭建“小小作家笔会”让每个学生进行“公众的言说”之外,我们还可以依托现代化的手段,创建《班级作文周报》等。每周让学生给《班级作文周报》投稿,变“作业”为投稿,学生作文发表在《班级作文周报》上,拥有一个读者群——班级同学,同学的家长等。关于《班级作文周报》投稿,在竞争性发表的剌激下,我们可以推出了以下 “改”的时机和策略。

(1)每周一晨读时,学生互改作文,这是学生向《班级作文周报》投稿前的最后一次修改,这次修改的质量,同稿件能否录用有着密切关联。我们可以推出 “录用一篇修改最认真的习作”的活动,让学生修改更投入。

(2)周一录用的2/3的学生作文,属于“初选录用”。当天,学生回家再次修改,根据修改和文章质量来确定最终录用的1/3,下发“稿件录用通知单”。“树要皮,人要脸”,学生都会认真修改,都想把自己最好的水平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

(3)文章被录用的学生,要求自行将文章输入电脑,可以边录入边修改,这样输入也变成一次修改。

(4)《班级作文周报》出版前要打印出样张,由小助手裁剪开来,分发给小作者修改.搞“积分活动”,作文400字,得400分,发表后,若被发现错别字、错标点、病句以及遗漏或矛盾的地方,就要根据规则扣相应的分。此时的修改,是周报出版前的最后一次修改,学生自然特别重视。自改、一起改,不亦乐乎。

(5)每期周报都有四人组负责审错查漏,错误圈画后,通过班班通实物投影在黑板上。作者和四人小组之间会展开一场辩论。学生间的这场关于修改的辩论,对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以及作文审美能力有很大好处。

这样,同学之间有口头的对话、交流,也有书面的“作文争鸣”,学生逐渐明白,作文是拿起笔来说话,是人的另一张嘴巴,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交流。当学生切身感受到作文是一种“表达”和“交流”时,他们就会形成明晰的读者意识。一旦有了读者意识,作文就会发生多方面的根本性变化,这是教学生“自能作文”最好的诠释。

清代于学成说:“学文之事,可授者规矩方圆,不可授者,心营意造。”的确如此。习作,是学生心灵的自然流畅,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习作课堂。因此,今天的课堂应该给于孩子们搭建贴近生活、拓开思维、构建修改平台、放开写法习作平台,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周报客人习作
小客人
画与理
一样的周报
画与理
来客人了(1)
画与理
不常见的客人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