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瘰丸治疗阴虚痰凝型颈部慢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

2018-07-23 06:17吴佳庆许华宁陈德轩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头孢颈部

吴佳庆许华宁陈德轩

1.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23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颈部慢性淋巴结炎是普外科门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往往由颈部急性淋巴结炎迁延不愈所致。后者则多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链球菌为主的致病菌引起的龋齿、口腔炎、扁桃体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外耳道炎等疾病有关。颈部慢性淋巴结炎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单发或多发,可伴有疼痛,常不伴发热,血象轻度异常或无异常。本病中医并无明确的病名,可将其归属于“痰毒”“痰核”范畴。该病病因繁杂,证候类型较多,但临床多以阴虚痰凝型为主。本病虽危害较小,但因其容易反复发作,容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目前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其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容易复发,患者不容易接受。中医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方法多样,经验丰富,疗效相对较好[1-2]。笔者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跟师学习期间,发现消瘰丸治疗阴虚痰凝型颈部慢性淋巴结炎,在缩小肿大淋巴结、改善疼痛症状方面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科医学科诊疗常规》[3]:(1)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有疼痛或触痛,质地中等,边界清楚,肤色不变,肤温不高,活动度可,与皮肤无粘连,不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颈部淋巴结彩超或相关检查已排除结核及恶性疾病,如淋巴瘤,淋巴结结核及转移癌者。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肿块发生在颈部,活动度大,局部疼痛或触痛,无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证候辨治规范修订版》[5],根据颈部慢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主症:颈部淋巴结肿大,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次症:痰少难咯,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午后潮热,头晕耳鸣。其中主症为必备,次症有1~2项即可诊断。

1.2 纳入、排除及中止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年龄18~65岁;(2)符合颈部慢性淋巴结炎诊断标准;(3)已完善颈部彩超检查;(4)患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已确诊为结核、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及疑诊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2)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3)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4)正在进行其他疾病治疗且影响本病治疗效果者;(5)特殊人群、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2.3 中止标准 (1)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患者;(2)出现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者;(3)治疗期间脱落的患者。

1.3 研究对象 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门诊收治的阴虚痰凝型颈部慢性淋巴结炎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消瘰丸组和头孢地尼组。消瘰丸组男18例,女 12例,平均年龄为(31.6±7.8)岁,病程<0.5 年20例,病程0.5~1年10例。其中慢性扁桃体炎者8例、慢性咽炎者7例、口疮者9例、其他原因6例。头孢地尼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29.3±8.5)岁,病程<0.5年22例,病程0.5~1年者8例。其中慢性扁桃体炎6例、慢性咽炎9例、口疮6例、其他原因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4 研究方法

1.4.1 淋巴结大小及局部疼痛评判标准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由同一位B超医师行B超探查确定淋巴结大小。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进行评估。该评分方法将疼痛的程度用0~10分表示,0分表示无疼痛;3分以下表示轻微疼痛,患者可以忍受;4~6分表示疼痛程度增加并影响睡眠,尚可以忍受;7~10分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1.4.2 治疗方法 消瘰丸组予消瘰丸(由江苏省中医院自制,苏药制字 Z04000561)口服,6g/次,2 次/d,连服15d。头孢地尼组予头孢地尼胶囊(天津医药集团津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035)口服,0.1g/次,3 次/d,连服 15d。

1.4.3 疗效判定 治愈:颈部肿大淋巴结消失,不能触及,疼痛消失,颈部彩超显示颈部淋巴结在正常范围之内,阴虚痰凝证候消失;有效:颈部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颈部彩超显示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阴虚痰凝证候基本消失;未愈:颈部肿大淋巴结大小无明显变化或增大,疼痛减轻不明显或加重,颈部彩超显示肿大淋巴结较之前无明显变化或增大,阴虚痰凝证候未见改善或转变为其他证型。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60%认定为药物治疗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淋巴结大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淋巴结均较治疗前缩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瘰丸组治疗后淋巴结大小小于头孢地尼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比较(±s,cm)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比较(±s,cm)

淋巴结大小 例数 消瘰丸组 头孢地尼组 P值治疗前 30 2.10±0.47 2.15±0.49 0.945治疗后 30 0.90±0.80 1.17±0.82 0.014 P值 — 0.012 0.018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分值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分值均较治疗前减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瘰丸组患者治疗后VAS分值低于头孢地尼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分值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分值比较(±s,分)

VAS分值 例数 消瘰丸组 头孢地尼组 P值治疗前 30 2.40±0.61 2.40±0.67 0.842治疗后 30 0.67±0.80 0.80±0.89 0.044 P值 — 0.034 0.014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均有疗效,其中消瘰丸组总有效率为90%,头孢地尼组总有效率为7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消瘰丸方剂出自《医学心悟》[6],由玄参、浙贝母、煅牡蛎3味药物组成,其中玄参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浙贝母清热化痰、解毒散结;煅牡蛎软坚散结;3种药物组方共奏滋阴清热、化痰散结之功。消瘰丸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慢性淋巴结炎性疾病的治疗。杨春睿[1]以消瘰丸加减的消肿散结方治疗颈部慢性淋巴结炎,显示该方治疗颈部慢性淋巴结炎疗效确切,无副作用且不易复发。徐大成等[2]利用消瘰丸加减的急淋颗粒治疗颈部淋巴结炎200例,治愈179例,显示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疗效好。消瘰丸及其加减方在治疗淋巴结结核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亦较好。如许费昀等[7]、赵有利等[8]通过消瘰丸加减治疗颈部淋巴结核效果显著。周玉才等[9]以消瘰丸合MP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果显示消瘰丸具有明显缩小肿大淋巴结的功用。研究证实,运用消瘰丸治疗甲状腺结节及乳腺增生疾病也有软坚散结的功效[10-13]。以上研究表明消瘰丸养阴清热、软坚散结功效较佳。

颈部慢性淋巴结炎多归属中医“痰毒”“痰核”范畴。病机多为气郁化火,灼烁津液,气郁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结于颈项,中医治疗此病主要以养阴清热、化痰散结为主。本研究所选颈部慢性淋巴结炎患者辨证为阴虚痰凝,与该方方义较吻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瘰丸制剂在原方基础上加用夏枯草,增强其软坚散结、清热消肿的功效,符合该病治疗大法。本研究结果表明,消瘰丸及头孢地尼治疗阴虚痰凝型颈部慢性淋巴结炎临床疗效均较好,消瘰丸在缩小淋巴结及改善疼痛症状方面优于头孢地尼,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均有服药10d左右肿大淋巴结即消散的患者,其中消瘰丸组10例,头孢地尼组6例。未愈患者大多淋巴结质地较硬,但疼痛较轻微,由于汤剂较丸剂疗效较好,对此类患者笔者计划改用消瘰丸方加减汤剂治疗,并亦可辅助应用外治法,如艾灸、穴位贴敷、超声中药导入、针刺等[14-16],进一步考察疗效。另外本次临床观察由于样本量较少,误差可能较大,未来可增加样本数量,监测更多实验室指标,进行更细致的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头孢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头孢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四代头孢药功效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