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颗粒对胃癌根治+毕Ⅱ式吻合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18-07-23 06:17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嗳气流性养胃

绍兴市人民医院 浙江,绍兴 312000

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手术破坏了幽门结构,导致幽门屏障作用丧失,正常的胃肠动力学结构遭到破坏,包含胆汁、胰液和十二指肠液等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容易异常反流入残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炎症、糜烂、萎缩、甚至浅表性溃疡发生,即继发性碱性反流性胃炎。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烧灼痛,进食后可加重,服制酸剂无效,嗳出或呕出胆汁样液体,呕吐后症状无缓解。症状严重者常自限饮食,以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胃黏膜糜烂还可引起慢性失血与低色素性贫血,碱性反流性胃炎日久易诱发残胃癌。该症尤其容易发生在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后患者,故防治胃癌根治+毕Ⅱ式胃肠吻合术患者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对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减少残胃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养胃颗粒功能主治慢性胃炎,中医适用于胃脘胀痛、嗳气不舒、纳呆食少、神疲乏力之证,具有养胃健脾、理气止痛及和中生津之功效。迄今,国内外对养胃颗粒在胃癌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这一特殊类型慢性胃炎的应用尚未报道。本研究试图探讨养胃颗粒对胃癌根治+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的防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患者一般资料 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的胃癌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按照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胃癌诊疗指南2016版[1]及日本胃癌诊疗指南2014版[2]要求行胃癌D2根治+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均为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嗳气或呕吐后腹痛呕吐等症状改善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4)精神疾患的患者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养胃颗粒组及对照组。养胃颗粒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35~77 岁,平均(60.57±9.78)岁,病理类型、TNM 分期[1]、病程详见表1。对照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 39~81 岁,平均(64.75±10.09)岁,病理类型、TNM分期[1]、病程详见表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胃脘疼痛,嗳气,口苦及食欲减退等中医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胃癌诊疗指南2016版[1]及日本胃癌诊疗指南2014版[2]予以常规治疗,养胃颗粒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胃颗粒(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33020174)治疗,5g/次,开水冲服,3次/d,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碱性反流性胃炎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

1.3 疗效观察 胃癌术后患者脾胃虚弱、气滞湿阻,常合并碱性反流性胃炎,具有胃脘胀痛、嗳气、口苦、纳呆少食、大便不爽、体倦乏力等中医症状,在对照西医症状,并参考《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3]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胃脘疼痛、嗳气、口苦及食欲减退等4项主要症状进行评分,具体症状评分标准见表2[3]。症状总评分=胃脘疼痛评分+嗳气评分+口苦评分+食欲减退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表2 胃癌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相关中医症状评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状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脘疼痛评分、嗳气评分、口苦评分、食欲减退评分及中医症状总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养胃颗粒组的胃脘疼痛评分、嗳气评分、口苦评分、食欲减退评分及中医症状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中医症状总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此外,养胃颗粒组治疗后的胃脘疼痛评分、嗳气评分、口苦评分、食欲减退评分及中医症状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的胃脘疼痛评分、嗳气评分、口苦评分、食欲减退评分及中医症状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中医症状总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胃脘疼痛评分 嗳气评分 口苦评分 食欲减退评分前后前后前后前后中医症状总评分前后养胃颗粒组对照组14.80±6.73*#17.27±6.14*4.86±1.734.64±1.673.98±1.82*4.34±1.604.41±1.804.48±1.623.68±1.89*4.23±1.614.23±1.964.14±1.883.07±2.47*3.95±2.064.82±2.084.98±2.024.07±1.82*4.75±1.8818.32±6.5218.23±6.14

3 讨论

碱性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呕苦”等范畴[4],气机失调是该病的关键病机[5]。胃癌术后,脾胃虚弱,气滞湿阻,患者常合并碱性反流性胃炎,症见胃脘胀痛、嗳气、口苦、纳呆少食、大便不爽、体倦乏力等。从西医角度解释胃癌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一方面是胃窦切除使得分泌胃泌素的G细胞骤减,胃泌素对胃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丧失,胃黏膜对碱性反流液失去抵抗力;另外更主要的方面是,毕Ⅱ式吻合术后,新的胃肠吻合方式完全破坏了幽门解剖结构与胃肠动力学,碱性液容易反流入残胃。其中结合胆酸转变为毒性更强的游离胆酸,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共同破坏胃黏膜屏障[6],导致大量氢离子逆向弥散,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继而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炎性渗出物增多,致使胃黏膜发生炎症、糜烂甚至溃疡。胃黏膜在反复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可进一步出现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癌变。

治疗胃癌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主要的西药有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及胆汁酸结合药物,但疗效欠佳,仅可缓解症状,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行Rouxen-Y胃肠吻合。养胃颗粒配方具有养胃健脾、理气止痛及和中生津之功效,适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胀痛、嗳气不舒、纳呆食少、神疲乏力,理论上适用于胃癌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但是迄今尚未有该药对该症的疗效报道。本研究从临床疗效方面考察养胃颗粒治疗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脘疼痛评分、嗳气评分、口苦评分、食欲减退评分及中医症状总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养胃颗粒组的胃脘疼痛评分、嗳气评分、口苦评分、食欲减退评分及中医症状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中医症状总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养胃颗粒组治疗后的胃脘疼痛评分、嗳气评分、口苦评分、食欲减退评分及中医症状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养胃颗粒对胃癌术后的碱性反流性胃炎有一定疗效。

养胃颗粒由陈皮、香附、白芍、黄芪、党参、山药、乌梅、甘草八味中药材组成,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为君药,山药益气养阴、补益脾肾为臣药[7],余共为佐药。八味药物共奏养胃健脾、理气止痛、和中生津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中的黄芪多糖具有提高机体抗氧自由基、增强免疫力、促进细胞再生及黏膜修复等功能[8],白芍中的芍药苷具有抗炎疗效[9],甘草中的甘草次酸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10],党参能有效改善胃肠功能紊乱[11]。动物实验结果提示,养胃颗粒可促进血清胃泌素分泌,营养和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生长,同时促进前列腺素E2分泌,刺激黏液分泌,保护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促进黏膜血液循环与蛋白质合成[7]。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养胃颗粒可改善胃癌根治+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的症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治疗时间较短等局限性,而且未对远期疗效进行评估,今后将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以进一步评估养胃颗粒在胃癌根治+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嗳气流性养胃
明目养胃食荠菜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早餐这么吃,健康又养胃
喝粥真的养胃吗
春季养生六个字 春捂 养胃 护肝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