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8-07-24 05:56周经红
读写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阅读教育文本细读初中语文

周经红

摘 要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育需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语义内容的理解、语感能力的强化当中,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文化底蕴与人文价值观,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作为才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语文阅读的作用在很多方面中都有所体现。初中语文教学需要重视阅读过程,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享受阅读、学会阅读,完成对阅读文本思想内涵的理解。本文将以文本细读为目标,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正确开展思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文本细读;初中语文;阅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6-0097-01

文本细读指的就是阅读中,由教师引导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文章内容,该过程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细节建立深刻的印象,更好的感知文本内涵。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问题的解决与提出过程。语文阅读教育充分呈现了这一特征。教师需要明白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教师需要在循序渐进过程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价值认同。

一、朗读中感知文本内容

过去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暴露出了这样的问题: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作用,没有予以学生足够的关注。事实上学生才是阅读活动的参与主体,学生需要先对语文知识建立初步的理解,随后文本分析的意义才能够得到体现。教师在讲解文章、分析文章前需要让学生先行朗读文章[1]。利用这个过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建立初步感知。如果无法达成这一要求,学生的后续阅读将会陷入一头雾水、无所适从的问题,这会影响到阅读最终的效果。阅读中,教师需要交代好文章的背景、任务以及时间,教师要告诉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思路,以免学生在阅读中盲目朗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理解文本知识[2]。这样学生的阅读效果、阅读质量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如学习《回忆我的母亲》一课时,这篇文章有着较长的篇幅,如果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没有进行过通篇的朗读,学生将很难感知文章的具体情境,故教学前,教师需要让学生自行朗读多遍,在课堂中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再次阅读一遍文章。通过这个过程了解故事背景、故事情景。随后教师向学生讲解介绍朱德生在佃农家庭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佃农生活多么的不易,利用该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朱德母亲的伟大之处。随后再用适当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到朱德母亲的形象以及朱德小时候与当代儿童的生活有哪些不同之处。这么做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很好的帮助效果。

二、默读中分析与审视文本细节

文章核心价值观通常在很多细节处都能够得到体现,不论是事件原因、事件影响还是人物形象都是如此。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与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细节,在细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该目标可以采取默读方式,这种方式相较于朗读而言可以很好地降低阅读速度,学生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深入到了文章当中。

三、思考中理解文本内涵

朗读与默读是学生在阅读中必须要经历过的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建立大概的了解。随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层次分析文章,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穿模文本的情感表达、语境以及句式内容。该过程如果可以联系实际,学生将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生活情景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对比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3]。

如学习《纪念白求恩》一课的时候,这篇文章故事发生的时间对学生来说相距甚远,学生会对白求恩的行文产生不理解的现象。此时教师就需要引出我国近代史被日本人侵略的背景,使学生明白白求恩的伟大。

四、细读中分析文本结构

阅读教育中教师需要在合适的引导过程中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建立更多的价值感知,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阅读思路、阅读技巧。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文章的段落结构、文本架构排列组合方式有所掌握,是阅读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难度相对较大的一部分内容。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择参照参考书与教案的方式讲解文章大意与段落结构,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很难对文章思路产生深刻的见解。此时教师就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师需要让学生先行细读理解文章大意,随后由教师予以指正与点评,锻炼学生的文章总结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素养将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五、对比中提升学生感知素质

初中语文教材采取的是主題板块模式,教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素材与内容。每一个板块文章的思想主题都是差不多的,这种情况为学生横向阅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学生在阅读类似内容、类似文章的过程中,完成了阅读内容的归纳和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阅读素养、阅读水平。如学习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的时候,这个单元中的《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实际上反应的都是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学生在学习这几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怀念故乡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分析这几篇文章的相似与不同。学生在横向比较的过程中,明白了不同作者对文本创作理解的不同见解与独到之处。

六、结语

提升学生阅读修养、阅读水平需要漫长的过程。初中语文阅读教育需要重视积累,理解文本细读的作用。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展开设计,分析本文细读的价值与作用,积极提升学生文学素养、阅读能力,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学好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郑可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具体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69-70.

[2]路利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方法研究[J].华夏教师,2017(22):59.

猜你喜欢
阅读教育文本细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策略探析
《城南旧事》长销背后的阅读教育指向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对小学阅读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