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2018-08-02 10:36司俊龙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互文性语言学研究者

司俊龙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郑州,450001

1 问题的提出

Harris[1]于1952年在Language杂志中提出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术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话语分析已成为一门相对完善的研究领域。黄国文[2]提出对话语分析的研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和兴盛阶段。在话语分析研究的萌芽阶段,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研究者并未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其影响也非常有限;话语分析研究的起步阶段为20世纪70代后期。随着各种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在传统的语法分析中引入语境(context)、语域(register)等理论,在此阶段,话语分析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话语分析研究的兴盛阶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为话语分析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范畴也更加多样化,话语分析研究开始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在这一阶段对话语分析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框架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徐赳赳[3]、朱永生[4]都对话语分析研究二十年和五十年的历史作了回顾,也对未来研究做出了展望,那么近年来话语分析在国内的研究呈现怎样的状态?研究热点和前沿及趋势是什么?本研究应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III,对近年来国内话语分析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可视化分析和梳理,回顾话语分析的研究发展历程,把握话语分析研究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采用“高级检索”形式,为保证搜集文献的全面性,检索时同时以“话语分析”分别作为篇名(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两者之间采用“或”的关系。为了保证所得结果的真实性,增强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去除来源数据中的综述、书评等材料,仅保留对话语分析研究的期刊论文,最终共得到492条文献记录。将来源数据导入CiteSpaceIII可视化分析软件中,将来源数据转化为CiteSpaceIII可视化工具可以分析的文本类型。引文数据最终检索时间为2016年12月31日。

2.2 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CiteSpaceIII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开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该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文献期刊和作者之间的共被引关系,研究动态可视化分析,绘制科学知识图谱[5]。本文借助CiteSpaceIII信息可视化工具,基于引文分析原理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对492篇国内关于话语分析研究的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分析可视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形象、直观地向读者提供国内话语分析研究发展的动态历程,并向研究者提供话语分析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2.3 研究问题

(1)1998—2016年间,国内话语分析研究呈现出怎样的研究状况?

(2)1998—2016年间,国内话语分析研究热点和趋势出现怎样的变化?

3 国内话语分析研究状况分析

3.1 CSSCI中国内话语分析研究论文时间分布特征

从CSSCI中检索出492条关于国内话语分析研究的文献记录,根据文献发表年代绘制出图1。

从图1可以看出,自1998年到2016年间国内有关话语分析的研究论文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意义的话语分析研究正在不断吸引国内研究者的注意,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图1 国内话语分析研究的论文时间分布特征

3.2 国内话语分析研究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作为文章的核心与精髓,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通常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6]。刘霞[7]也认为关键词是文章所研究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反映出了文章的主题。相同的关键词在不同文章中的重复出现就可以被视为研究热点。所以本研究应用CiteSpaceIII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所得文献数据中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和分析,绘制出1998—2016年间关于话语分析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

图2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从表1和图谱2中可以看出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批判性话语分析、批判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互文性、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实践等是话语分析研究领域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

表1 话语分析研究关键词表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以往的研究中学术界对于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术语的翻译不一致,出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批判/性话语分析等四种不同的译名。不同的译名会让话语分析的研究者感到困惑,所以今后应当对“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作出统一的术语翻译界定,以利于未来CDA的研究。

3.2.1 批评话语分析(CDA)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批评话语分析(CDA)产生于英国,CDA拓宽了批评语言学的批评视角,从批评的视角对话语进行研究,其研究主要采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利用话语分析、会话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话语这一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分析来研究各种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揭示语言应用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以及体现出的权力关系。批评话语分析(CDA)可以被认为是语言科学与社会科学交融中形成的新的知识增长点并发展壮大起来的结果[8]。学者们对批评话语分析(CDA)的属性界定持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批评话语分析不是理论,更不是方法,仅仅是一种研究视角,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批评话语分析就是一个流派[9]。同时,Chouliaraki & Fairclough[10]认为CDA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研究方法。尽管如此,学者们对于批评话语分析的认识也有一致的地方,例如在研究方法方面研究者们认为可以采用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话语(Discourse)的研究来揭示各种社会问题。

3.2.2 互文性研究

“互文性”这一术语泛指一个文本对其他文本的指涉现象。“互文性”分析揭示文本怎样在特定情形下有选择地使用话语秩序(各种规范,如体裁、话语和叙事)[11]。20世纪60年代末,Kristeva提出“互文性”这一概念,并对这一理论作出了深刻的阐释。Kristeva[12]将文本与社会语境和文化联系起来,把文本看作是具体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在Kristevia看来文本就是由“社会或文化文本”所构成的。Fairclough等人分析了互文关系所表达出的权力关系,认为“互文性”可能成为一个竞争和斗争的场所。“互文性”结合了不同类型的话语、体裁和风格,是话语中霸权地位的反映。诚如辛斌所言,如果意识形态是体裁差异的产生者且决定体裁在社会中能否存在,那么通过意识形态和权力斗争来解释话语殖民和互文性,尤其是体裁互文性是合理的。具有不同本质的话语实践,通过不同方式对现有话语秩序进行生产、再生产和转换,并且以此可以实现对现有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生产、再生产和转换,因而构成了霸权斗争的主要方面。

3.2.3 多模态话语分析

Kress和Leeuwen于1996年提出的“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研究者的关注,多模态话语分析受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符号学理论的深刻影响,对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都有重要作用。朱永生[4]82提出了以往对话语分析研究只注意语言系统和语义的结构本身及与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之间的关系,却忽视了诸如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其他意义的表现形式。国防[1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对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平稳增长的状态,同时发现言语、手势语、视觉、身份、符号学、系统功能语法、计算机媒介、语境和隐喻成为了近年来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的热点,对我国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III对所得数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归纳出该领域研究的聚焦点,把每一个领域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聚类规模越大说明该聚类所包含的节点也就越多,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在这一领域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也较多(表2)。

表2国内话语分析关键词聚类标签

从聚类标签中可以发现话语霸权、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移情功能、互文性等是国内话语分析研究的焦点。

运用CiteSpaceIII对来源数据进行共被引文献聚类分析,得到图3。图中聚类编号越靠前,聚类规模越大,包含的节点数量越多。从图谱中可以看出聚类标签分别为:聚类#0 讨论,聚类#1 批评话语分析,聚类#2 理论原理,聚类#3 话语语境框架,聚类#4 巴赫金学派,聚类#5 系统功能语言学,聚类#6 多维话语分析,聚类#7 话语系统,聚类#8 语料库,聚类#9 批评话语分析家,聚类#10 连贯。

图3 国内话语分析研究论文共被引网络聚类知识图谱(1998-2016年)

3.3 国内话语分析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内容的提炼和高度概括,对文献关键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通过文献中关键词的历时分析进而把握该领域研究热点的发展变化趋势。

从表3可以得出,在话语分析研究的不同时期,其研究的关键词也在发生变化。1998年话语分析中的相邻对分析、叙事话语中的隐形话语成为话语分析研究的焦点,同时外语教学中的话语分析也初见端倪;1999年文本分析、社会语言学、语境论等语言学理论开始引入话语分析,使话语分析在理论框架和实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2000年话语分析不仅研究原文本也关注翻译文本的研究,多元化成为话语分析研究的一个特点。文本和话语是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概念,当代美国教育理论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是与教育文本和话语的多样性有关[14]。2001年批评话语分析(CDA)研究成为话语分析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话语具有弥散性(discursive),无处不在,是社会实践的形式,是社会实践的符号成分。话语不仅反应社会现实,而且折射社会现实,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力量[15]。2002年符号学、话语标记理论在话语分析研究中得到了应用;2003年语料库研究方法在话语分析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弥补了以往仅凭直觉推断的研究方法。语料库语言学与批判话语分析的互动研究,能帮助研究人员找到切入点,并创建一个良性的研究循环[16]。2004年对于“身份”这一概念的研究不断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话语分析领域也应用语用学知识进行话语分析研究;2005年多维话语分析的出现在话语分析研究领域。多维话语研究试图超越支离破碎的点滴分析,考察语言及其他社会象征符号和宏观社会议题和文化的关系,力图把微观的文本空间和宏观的社会空间结合起来[17]。2006年语用学理论中的关联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功能语法仍是话语分析研究过程中所依赖的理论框架;2007年多模态话语分析、批评隐喻也开始在话语分析研究中得到应用。2008年多模态话语仍然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同时,话语分析研究也开始出现学科交叉融合的现象;2009年话语分析中的会话分析研究不断得到扩展,话语分析也不断扩展话语分析领域,课堂话语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2010年和2011年对于话语分析中的元话语、元交际的研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对文本互文性的研究也是一大研究趋势;2012年,从关键词可以看出,话语分析采用的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如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理论等。2013年研究者不断关注话语的动态特征,多模态话语隐喻、多元文化分析成为话语分析研究领域的热点;2014年从研究关键词中可以发现,话语分析理论不断得到丰富,批评认知语用学等理论开始出现在话语分析实践当中;2015年和2016年可以发现研究热点不断变化,大数据、互联网、多学科成为话语分析研究的主要特征,同时外语教学仍然是话语分析研究的主要领域,学术写作和学术话语也得到了研究者的持续关注。积极话语分析的出现,弥补了批评话语分析主要揭露或解构话语底层的涉及权势和统治者意识形态在语言上的表达缺陷,使评价理论对话语分析做出全面的贡献[18]。

表3 国内话语分析研究热点历时变化表(1998—2016年)

4 结 论

运用CiteSpaceIII科学计量学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对近年来国内话语分析研究的状况、研究热点的历时变化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对于话语分析的研究总体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研究热点主要有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及互文性的研究等领域;通过对话语分析研究领域关键词提取并进行历时分析,发现国内话语分析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语用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等理论是话语分析研究领域的主要理论支撑,话语分析研究不断呈现出多学科的研究格局,外语教学始终是话语分析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焦点。语料库方法成为一种新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方法。 今后研究者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国际上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话语分析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互文性语言学研究者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