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肿瘤全域MRI信号强度的直方图分析分级诊断脑膜瘤

2018-08-21 06:41李晓欣苗延巍董俊伊宋清伟刘爱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偏度峰度脑膜瘤

李晓欣,苗延巍*,郭 妍,董俊伊,韩 亮,宋清伟,刘爱连

(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 大连 116011;2.通用电气药业生命科学核心影像部,辽宁 沈阳 110000)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脑外肿瘤,大部分为良性(WHO Ⅰ级),约10%为不典型(WHO Ⅱ级)或恶性脑膜瘤(WHO Ⅲ级)[1],侵袭性且肿瘤致死率及复发率均较高,因而脑膜瘤分级诊断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4]。虽然肿瘤呈分叶状,肿瘤密度、信号不均匀,发生出血、坏死、囊变等征象有助于诊断不典型或恶性脑膜瘤,但据此难以鉴别Ⅰ级与Ⅱ级脑膜瘤[5-7]。近年来,随着影像组学的发展,直方图分析被认为是评估肿瘤异质性的有效手段[8-10]。本研究探讨常规MRI直方图分析对脑膜瘤分级的价值,并寻求分级诊断的最佳影像学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头部MR扫描的177例脑膜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获得WHO标准分级[11];其中Ⅰ级脑膜瘤139例,男38例,女101例,年龄19~73岁,平均(53.7±11.2)岁;Ⅱ级脑膜瘤38例,男、女各19例,年龄22~71岁,平均(60.2±11.1)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Signa HDxt 3.0T MR扫描仪,8通道头线圈。扫描序列:矢状位及轴位SE序列T1W,TR 400 ms,TE 9.0 ms,FOV 220 mm×220 mm,矩阵448×256,层厚6 mm,层间距1 mm;轴位SE序列T2W,TR 4 000 ms,TE 110 ms,FOV 220 mm×220 mm,矩阵448×256,层厚6 mm,层间距1 mm。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Gd-DTPA,剂量0.1 mmol/kg体质量,注射流率3.0 ml/s,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扫描参数同平扫。

1.3 图像处理 将DICOM格式的轴位T1WI、T2WI及增强T1WI导入Omni-Kinetics软件,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包含肿瘤实质的每一层图像上沿肿瘤边缘手动勾画ROI,不包括肿瘤周围水肿区,将所有层面的ROI累加为三维ROI(图1),软件自动计算出基于T1WI、T2WI和增强T1WI的信号强度直方图及其参数,包括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第5、10、25、50、75、90、95百分位数及标准差、方差、平均差、体积、值域、偏度、峰度以及均匀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首先对2名放射科医师各自勾画的ROI所得直方图参数值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检验,其二者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好

图1 左侧额部脑膜瘤ROI勾画示意图 A.沿肿瘤实质边缘勾画ROI,不包括肿瘤周围水肿区: B.红色区域为ROI,覆盖整个肿瘤实质

(ICC≥0.75),取平均值。因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以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U检验比较各参数在Ⅰ级与Ⅱ级级脑膜瘤间的差异;对有统计学差异的直方图参数绘制ROC曲线,计算AUC,评估其对脑膜瘤分级诊断的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于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参数 Ⅰ级与Ⅱ级脑膜瘤间有统计学差异的直方图参数见表1、图2。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均匀性=0.36为阈值,诊断Ⅰ级与Ⅱ级脑膜瘤的效能最佳,AUC=0.678(P<0.05),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6%和73.7%。

2.2 基于T2WI信号强度直方图参数 Ⅰ级与Ⅱ级脑膜瘤间有统计学差异的直方图参数见表2、图3。以均匀性=0.40为阈值,诊断Ⅰ级与Ⅱ级脑膜瘤的效能最佳,AUC=0.702(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1%和84.2%。

2.3 基于增强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参数 Ⅰ级与Ⅱ级脑膜瘤间有统计学差异的直方图参数见表3、图4。以均匀性=0.38为阈值,诊断Ⅰ级与Ⅱ级脑膜瘤的效能最佳,AUC=0.708(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7%和73.7%。

3 讨论

3.1 肿瘤全域测量的依据 Ⅱ级脑膜瘤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瘤组织结构紊乱,瘤细胞较幼稚,排列密集,瘤细胞核呈中度异型性、多形性,部分胞核见明显大核仁,核分裂象易见,瘤巨细胞散在分布,并可见局部小灶性坏死和脑组织微小浸润[11]。这些病理学表现提示Ⅱ级脑膜瘤的异质性大于Ⅰ级,部分Ⅱ级脑膜瘤所出现的出血、坏死、囊变区正是其不均质性的组成部分。局部肿瘤实质不能全面反映肿瘤整体的异质性,而基于肿瘤全域的信号值可能更加准确、可靠地反映肿瘤的异质性,并最大程度地避免局部区域勾画ROI导致的抽样误差。Wang等[2]提出常规MRI直方图分析有助于脑膜瘤的分级诊断,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T1WI、T2WI和增强T1WI直方图参数在Ⅰ、Ⅱ级脑膜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助于鉴别二者。

表1 Ⅰ级与Ⅱ级脑膜瘤间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参数比较[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

表2 Ⅰ级与Ⅱ级脑膜瘤间T2WI信号强度直方图参数比较[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

表3 Ⅰ级与Ⅱ级脑膜瘤的增强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参数比较[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

图2 基于T1WI信号强度的直方图 A.Ⅰ级脑膜瘤T1WI; B.Ⅰ级脑膜瘤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示图像中心轻度右偏,拟合曲线高而尖,偏度为3.28,峰度为23.39; C.Ⅱ级脑膜瘤T1WI; D.Ⅱ级脑膜瘤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示图像中心轻度左偏,拟合曲线高而尖,偏度为-1.19,峰度为5.02 图3 基于T2WI信号强度的直方图 A.Ⅰ级脑膜瘤T2WI; B.Ⅰ级脑膜瘤T2WI信号强度直方图,示图像中心轻度右偏,拟合曲线高而尖,偏度为0.23,峰度为5.05; C.Ⅱ级脑膜瘤T2WI; D.Ⅱ级脑膜瘤T2WI信号强度直方图,示图像中心轻度右偏,拟合曲线较图3B宽且低平,偏度为1.18,峰度为5.28 图4 基于增强T1WI信号强度的直方图 A.Ⅰ级脑膜瘤增强T1WI; B.Ⅰ级脑膜瘤增强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示图像中心轻度左偏,拟合曲线高而尖,偏度为-0.80,峰度为4.59; C.Ⅱ级脑膜瘤增强T1WI; D.Ⅱ级脑膜瘤增强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示图像中心轻度左偏,拟合曲线较图4B宽且低平,偏度为-0.01,峰度为3.19

3.2 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分析 本研究发现Ⅱ级脑膜瘤的值域及标准差大于Ⅰ级,提示Ⅱ级脑膜瘤内部成分较复杂,异质性较明显,瘤内出血、囊变、坏死区更多[12];Ⅱ级脑膜瘤的体积数大于Ⅰ级,提示Ⅱ级脑膜瘤生长速度更快、更具有侵袭性。偏度是描述直方图曲线分布的参数,是反映肿瘤异质性的较好指标。偏度值的大小和正负往往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甚至可作为评估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13]。本研究中基于T1WI信号直方图中Ⅱ级脑膜瘤的偏度为负值,直方图曲线中心向左偏移,而Ⅰ级脑膜瘤的偏度为正值,直方图曲线中心向右偏移,表明Ⅰ、Ⅱ级脑膜瘤均存在异质性[14]。均匀性是反映肿瘤全域图像信号值均匀性的参数,Ⅱ级脑膜瘤的均匀性小于Ⅰ级,提示Ⅱ级脑膜瘤内部成分更复杂,出血、囊变、坏死区相对较多。

3.3 T2WI信号强度直方图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Ⅱ级脑膜瘤的第90、95百分位数、标准差及方差均大于Ⅰ级脑膜瘤,提示Ⅱ级脑膜瘤内部囊变、坏死区较多,T2WI信号强度较高且不均匀;峰度越大,表示数值分布越集中,反之则越分散。本研究中Ⅰ级脑膜瘤的峰度值大于Ⅱ级脑膜瘤,提示Ⅰ级脑膜瘤的直方图曲线更加高尖,数据相对集中,肿瘤内部成分的一致性相对较高。

3.4 增强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分析 本研究中,Ⅱ级脑膜瘤的最小值、第5、10、25百分位数均小于Ⅰ级脑膜瘤,表明低值区的增强T1WI信号值对于鉴别诊断Ⅰ、Ⅱ级脑膜瘤更有意义。脑膜瘤属于颅内脑外肿瘤,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主要取决于肿瘤的血供情况,Ⅰ级脑膜瘤低值区的信号值大于Ⅱ级,提示Ⅰ级脑膜瘤的血供不如Ⅱ级脑膜瘤丰富。

本研究的局限性:本组病例中无Ⅲ级脑膜瘤患者,未对Ⅲ级脑膜瘤进行直方图分析;未对脑膜瘤进行病理学亚型分型,而同一级别不同亚型脑膜瘤的直方图参数可能会存在差异,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分析。

总之,基于肿瘤全域的T1WI、T2WI及增强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分析有助于分级诊断脑膜瘤,肿瘤均匀性是最佳影像学分级诊断指标。

猜你喜欢
偏度峰度脑膜瘤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和扩散峰度成像评估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扩散峰度成像技术检测急性期癫痫大鼠模型的成像改变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随吟
脑膜瘤组织中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基于相位分辨统计技术的局部放电类型分析
基于自动反相校正和峰度值比较的探地雷达回波信号去噪方法
中山港区表层沉积物特征分析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