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尝试

2018-08-21 07:34李美清
求知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小学生

李美清

摘 要: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文章从“让生活成为学生重要的教育素材、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三个方面论述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重要的教育素材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1)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援助或北约轰炸南联盟引起世界各国的公愤等材料。这显然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更容易被他们所理解。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就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而这也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2)空间上舍远求近。由于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其中不乏枯燥乏味之例。显然,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也有碍于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实。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

二、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新课改强调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主张用富有生活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活化知识;注重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导,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态度和情感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内涵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孙悦演唱的《祝你平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中描写情绪的词语。通过一首在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歌曲的引入,不仅体现了“生活即课程”的教材观,同时巧妙地融音乐、语文、心理三个学科知识为一体,实现了学科知识的渗透与综合,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調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连同教师的语言、举止、情感、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气氛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中,达成生活体验。

教师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与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与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这是传统的书本教学很难做到的。例如,在《爱惜粮食》一课教学中,在利用多媒体演示种粮的过程时,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粮食来得不容易,并没有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怎样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份辛苦呢?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左手抓一把鸡毛毽子,弯下腰,右手把这些毽子一行摆六个,人倒退着走,十分钟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了这腰酸腿疼的真切体验,再来看种粮的过程,学生就仿佛是自己参与了劳动,对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的真切感受就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总之,思想品德课立足于课堂与生活联系,课内外结合,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只有回归生活,教育才能做到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仓学斌.完美自己:读《陶行知文集》有感[J].中国西部,2013(9).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小学生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我是小学生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