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经典之门?闻古韵之香

2018-08-21 07:34黎凯华
求知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人文素养

黎凯华

摘 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引领学生诵读经典更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通过诵读,引领学生们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入经典之门 , 闻古韵之香”。 经典诵读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经典诵读;节奏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诵读方法;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古诗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练,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同时,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古诗文均为脍炙人口、世代流传、有着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的经典诗词篇章,它們是文化精神极为深刻、极有特征、极其精美的聚光点,它们蕴藏着人们的价值观、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审美情趣。那么,怎样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

二、反复诵读,领略古诗文节奏之美

古诗文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特别是古典诗词,其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诵读。指导学生朗读时按诗歌节奏“摇头晃脑”一番;诵读时则闭上眼睛,在摇摇晃晃中体味诗歌的情感底蕴及生命内涵,感受诗歌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充分体会文思、文理、文情、文气,产生共鸣,产生愉悦的审美享受,激发他们对诗歌乃至语文的兴趣。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诗与情、情与境交融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

三、 配乐诵读,感悟古诗文的意境之美

配乐朗读,感悟意境,重在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体会诗句所表达的境界。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如此生机盎然的景象,如此浓厚的生活情趣,单就字面进行理解是不够的。我通过配乐朗读,听录音、看插图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展开联想,想象诗中各种景物所组成的画面:村庄的周围, 青草茵茵,黄莺飞舞,河堤两岸的杨柳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在这诱人的春景中,悠闲地放起风筝,各式各样的风筝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多么迷人的景象!多么惬意的情调!如此优美的乡村春景飞进了学生的脑海。此时让全体学生起立,倒背双手,闭上眼睛,一起朗诵全文。学生早被诗中的意境所陶醉了。

诵读的方法有很多,如节律朗读法、诗情画意结合法、节奏诵读法、据谱填词演唱法、速读法……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能记住即可。当然古诗文吟诵必须保证时间,要时时诵,天天记,这是保证诵读质量、进行大量积累的前提。在实践中我向学生提出了“天天读古诗,早晚十分钟”的口号,并开展了“四个一”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即一周一节诵读课、一月一次活动课、一学期一次赛诗会、一年一次古诗文读书节。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吸收古代语言的营养。尽管有些内容一时难以理解,但也为学生今后的“反刍”、领悟提供了语言材料。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反复吟诵,使学生感悟到了古诗文“温柔敦厚”的语言特色,并逐渐内化古诗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使他们的文化底蕴日渐丰富。

四、背诵积累,领悟古诗文情感之美

古人写诗“贵在含蓄”“意在言外”。我们学诗,从读入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体会诗人含蓄之美、言外之意,与诗人或诗中人同喜同忧。如《游园不值》《江畔独步寻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古诗,都是绘声绘色、情景交融的写景诗。在音韵和谐、行云流水般的描述中,诗人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的赞美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又如《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则于节奏明快、声音铿锵的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深厚而鲜明的爱国情感。教师教学这五首诗时,应当先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出节奏和韵律;接着,引导学生抓住诗人写意上的重点词句,指导其调动自己的潜能,展开联想,欣赏其景趣、情真之美。如从“千朵万朵压枝低”一句中的“压”“低”,引导学生联想到似锦的繁花缀满枝头的盎然春景。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尽”两字,体会诗人怅然若失、面对长天碧水的落寞情怀。从《示儿》一诗中的“悲”字,体会诗人弥留之际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凄凉之景。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喜欲狂”,想象诗人的手舞足蹈、喜极而泣。最后,指导情感朗读。教师以适当的语言创设意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再配以古筝或琵琶曲,把学生带入情境,然后让学生反复吟咏,逐渐拉近与诗人的情感距离。《江畔独步寻花》《游园不值》可配以节奏明快的名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配以节奏舒缓、抒怀的古筝曲,《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配以激昂的琵琶曲。学生乐在其中。

五、结语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教学实践探索永远在路上, 让学生在接受经典教育的时候,在接触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诵读,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让一篇篇优秀的诗文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使之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健全人格的源头活水,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牢固的语文综合素养,让经典诵读之花在课堂中绽放,使经典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参考文献:

[1]王 晨.论小学语文的古诗与审美教育[D].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06.

[2]赵瑞杰.小学古诗词教学初探[J].科技视界,2014(16).

[3]吕建福.经典文化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李华凡.现阶段小学语文中教学中经典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3).

[5]黄益娟.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谈[J].新课程(小学版),2007(12).

[6]阎 秋.理想与突围: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7]黄 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8]潘 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3.

[9]谢 静.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人文素养
如何将“经典诵读”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