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上段食管癌3D-CRT与IMRT的剂量学比较

2018-08-27 08:28孙光志王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剂量学靶区放射治疗

孙光志 王焕

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上段、中段、下段等,胸下段食管癌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可采取手术及放化疗综合治疗,胸上段及颈段食管癌应采取放射治疗,主要是由于该部位大血管丰富,手术风险较大,放射治疗更加合适。研究发现,常规放射技术5年生存率约为10%,容易出现局部复发[1]。随着现代放射技术的发展,包括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等,已经能够实现精确放疗,且极大减少了化疗的副反应[2]。本文将对3D-CRT与IMRT进行剂量学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2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放疗,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3.95±11.47)岁。食管病灶长度3.7~10.4 cm。患者由于高龄、手术禁忌证等原因,采取根治性放疗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方案均使用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设计[3],在实际治疗中采用3D-CRT计划,同时,为患者设计IMRT计划进行对比。

1.2 方法

(1)定位:患者取仰卧位,使用CT 模拟定位机扫描,层间距、层厚5 mm,扫描范围:下颌角水平—肝下缘。影像重建后,使用Ecelipse 计划系统勾画靶区。(2)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4]:临床肿瘤区(CTV)为大体肿瘤区(GTV)上扩3.0 cm下扩4.0 cm,四周扩0.8 cm,包括相应淋巴引流区;计划靶区(PTV)为CTV外扩5 mm。危及器官主要为双肺、脊髓、心脏等。(3)3D-CRT计划设计:第一阶段,给PTV给量照射;第二阶段,缩小至PGTV(GTV外扩0.8 cm)加量照射。处方剂量:PGTV 66 Gy,分33次;PTV 50 Gy,分25次。(4)IMRT 计划设计:危及器官剂量限制:脊髓<40 Gy,脊髓计划区<45 Gy,肺V20≤30%、V30≤20%。处方剂量:GTV 66 Gy,分33次,单次2.0 Gy;PTVmean 50 Gy,分25次,单次2.0 Gy。

表1 IMRT与CRT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s)

表1 IMRT与CRT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s)

放射方法 GTV mean(cGy) CTV Dmean(cGy) 肺MLD(cGy) 肺V30(%) 肺V20(%)IMRT 6793±62 5932±245 1044±262 8.17±3.19 17.82±5.783D-CRT 6844±84 6247±291 1332±208 13.72±5.67 26.73±8.72 t值 -2.291 -3.884 -4.038 -4.001 -3.99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放射方法 肺V10(%) 肺V5(%) 心脏V40(%) 心脏V30(%) 脊髓 Dmax(cGy)IMRT 43.82±5.05 63.24±8.89 13.33±8.78 21.54±11.02 4089±3023D-CRT 42.18±10.09 52.35±9.27 24.24±9.74 33.71±9.44 4436±229 t值 0.682 3.977 -3.902 -3.934 -4.29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种技术的靶区剂量学指标,包括肿瘤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参数等[5]。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剂量学指标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IMRT与3D-CRT GTV mean(cGy)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V Dmean、两肺受照射平均剂量(cGy)、V30、V20,心脏V40、V30,脊髓 Dmax(cGy)能指标,IMRT均低于3DC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V1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V5对比,IMRT高于3D-C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食管癌放射治疗失败率较高,5 年生存率为10%~20%[6],分析其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病灶未控或复发,在正常组织剂量限制下,可能出现靶区剂量不足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放疗疗效。同时,胸上段食管位置特殊,靠近脊髓、心脏和肺部[7],在进行照射时,需要确保肿瘤靶区的充分照射,同时还应兼顾脊髓、肺等正常组织的保护。与常规放疗相比,3D-CRT技术靶区适形度显著改善,肿瘤靶区照射剂量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常规放疗的不足[8]。IMRT 技术具有高适形度的优势,能够有效避开肿瘤邻近的正常组织,对不同区域的放射剂量具有差异性,更适合胸上段食管癌的放射治疗[9]。

胸上段病变肿瘤靶区包括下颈锁上区、相应淋巴引流区等,解剖结构特殊,接近脊髓[10]。常规照射及3D-CRT技术均为“T”形野[11],能够病灶和淋巴结区域,但由于食管距离体表厚度差异较大,容易出现剂量分布不均匀问题。在本次研究中,IMRT与3D-CRT对比,CTV Dmean、两肺受照射平均剂量(cGy)、V30、V20,心脏V40、V30,脊髓Dmax(cGy)能指标,IMRT均低于3DCRT(P<0.05);提示IMRT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与以往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12]。

综上所述,IMRT在胸上段食管癌治疗中具有更好的剂量适形性,靶区剂量均匀性更高,具有显著的剂量学优势,是一种合理、可靠的胸上段食管癌治疗技术。

猜你喜欢
剂量学靶区放射治疗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4D-CT在肺转移瘤个体化精准放疗中的研究
文山都龙多金属矿床铜曼采场找矿靶区的确定方法
宫颈癌螺旋断层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剂量学研究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