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创作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18-08-27 01:06闫秀娟
群文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群文创作群众

闫秀娟

一、群众文化创作的基本内涵

(一)群众文化创作的基本原则

群众艺术反映了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极具写实性和艺术性。它不需要高雅的格调,但需要作品的纯真情感。因此,在群文创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贴近群众生活的原则。为了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前应该积极组织群众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对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其亮点,作品才可能更加自然、真挚,而且受众更容易接受,从而产生共鸣。

(二)群众文化创作的特点

群众文化创作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娱乐性。群众文艺作品的受众通常是基层群众,这一群体更关心的是热点话题现象或令人愉快的现象。因此,群体写作需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和娱乐特征。(2)指导教育性。群众作品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文明素质,激励和教育人民群众。因此,它需要教育指导。(3)传承性。大众文化来自基层,是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的精华。它的功能之一就是继承和继承民间艺术,换言之,它具有传承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潮流的推动,文化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新时代的大众文化的创作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1)文艺创作参与者猛增,群众文艺创作的主体从以前的“文化专干”变成群众普遍参与。(2)群众文化创作场地灵活性,群众文化创作领域由过去专门的“文化场馆”发展为“遍地开花”。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公共文化创作作为一种小众活动,更集中于政府文化场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广场、剧院、图书馆,甚至农家书屋,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创作场所。(3)群众文艺创作的内容和形式由过去的专业性变得更加丰富多彩。(4)群众文化创作的展示平台新型性。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群众文化创作以过去的群众文艺汇演、会展和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为主,转变为现在以互联网文学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个人文学博客、QQ空间等新型传播媒介为主。

二、我国群众文化创作之现状

目前,全国各地掀起了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热潮,以音乐与舞蹈为主的群众艺术形式影响最为普遍。随着群众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文化活动的演出规模也越来越大,给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群众文化创作面临不小的挑战。

(一)阻碍创作的主要问题

第一,审美角度不同。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文化差异巨大,由于每个人的教育、年龄层次不同,表现出来的审美层次也存在差异。以音乐为例,年轻一族所偏爱的摇滚乐、“喊麦”,让有些年长的群众无法接受。经典老歌迎合年长群众的创作风格,但无法满足部分年轻人的审美追求。

第二,缺乏专业人才。我国的群众文化创作处于民间白发创作的状态,这就给搞好群众文化的创作工作带来很多的限制,难以统一协调、管理和筛选。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创作往往连比较正规的作品都谈不上,也就难以在社会上引起大的影响。因为群众文化创作队伍的非专业性,很难保证所有的作品质量。特别是基层群众团体想要顺利完成编排、创作、演出等程序,必须依靠专业人员的帮助来完成,专业人士对普通创作者加以辅导,才能把群众融入到情境之中,带动积极性,从而创作出更具质量与审美性的作品。但目前专业指导人员的匮乏使得普通群众完成不了任务。

第三,设施和资金投入缺少。一部杰出的作品不但需要专业人员的辅助,还需合格乃至高档的器材来助力表演所需达到的目标,萨克斯、小提琴、唢呐等一些器材在普通的群众场所中并不多见,音准问题得不到保障,群众文化创作就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政府对群众文化的开展投入没有形成制度,群众在开展文化创作时没有固定资金,单靠政府或社会临时性拨付和赞助可谓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

第四,创作方式缺乏创新。群众了解的文化和艺术知识有限,以致视野狭窄,不能够用长远的眼光和更加白由的灵感创作。要想更好地完善我国的群众文化创作,就需要让创作者能够有更多的平台进行创作,给他们提供尽量多的条件。

第五,发表难和出版难。作品出版发表困难,有些创作者无力承担出版费用,缺乏展示的平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创作者的积极性。

(二)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新的形势下,群众文化创作对于促进我国文化建设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加强群众文化创作能够使我国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发挥,进而促使我国的经济进步。必须在群众文化创作工作中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内容,提高对群众文化创作的重视程度,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二)有利于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群众文化的创作就是在创造人们精神的食粮。不同地区的群众文化创作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它们都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来放松身心,还可以提高精神涵养,促进审美;群眾文化中渗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以在其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提高群众的道德水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好的群众文化作品在社会教育、科学教育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广的作用。

(三)有利于消除群众的心理矛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地加快,经济水平也在稳步提高,这种情况下,社会矛盾复杂多样,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群众文化创作能够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将文化工作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消除群众的心理矛盾。

三、我国群众文化创作之发展策略

群众文化创作是一项具有挑战的任务,群文工作者应该积极探寻我国群众文化创作发展的新路径。

(一)坚持“三贴近”是群众文化创作的灵魂

群众文化本质就是群众写群众,群众演群众,它不需要用高深的技巧来表现,而是要用纯朴、真挚的情感来表现,这样才能让观众喜爱,表现得生动、活泼、自然。可喜的是,在“三贴近”的指导下,有越来越多的群众文艺工作者逐渐把目光下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将群众文化创作的视角投向基层群众,写出了很多好作品,不少作家还把创作视点进一步延伸到困难群体,用文学作品反映他们的心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人民创作,为时代立言,是群文创作者创作出无愧于时代优秀作品的必由之路。

(二)队伍建设是群众文化创作的基础

人才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条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建设群文创作的队伍,培养群文创作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维持现有的群文创作队伍。要增加对群文创作人才的照顾和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创作上碰到的问题,发挥群文创作的向心力作用。二是要加强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组织活动的开展和培训工作的进行是提高群众文化创作的重要保证。三是为了避免文化工作人才流失,要尽可能地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四是不断“开源”扩充人员,注入新动力。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壮大群文创作队伍,如独立培养人才、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流、引进人员等,优化人员机构,业务人员也需要充分发挥其主力作用,提升队伍的整体创作能力。五是充分利用文艺资源,引导各文艺家协会发挥作用。将各类文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挖掘成立各类专业性协会,将各领域文化人才吸纳进来。六是发挥优势,使才尽其用。很多已经退休或者退居二线的老艺术工作人才具有较丰富的创作经验,可以利用该类人员对创作队伍进行培训及辅导,加强交流,传授心得,不仅能够学习到宝贵的创作知识,也能够领略到老一辈艺术工作者的艺术态度及价值观。

(三)良好的文化氛围是群众文化创作的源泉

群众文化创作面向的是基层和百姓,所以,群文创作要坚持与群众文化的需求相适应。用大众的眼光和反响作为衡量群众文化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要规定在每一次群众文化活动中,最新创作出的作品占到节目总量的一定比例,着力减少群众文化活动中“啃老本”的现象。加大对群众文化作品的审查,保证文化作品内容积极、具有文艺价值。文化作品创作要向文化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支持在群众中有影响的创作者将自己的作品转化为文化产品,不仅扩大了影响,而且可获得经济效益。

(四)資金筹集是群众文化创作的有力保障

资金是开展群众文化创作的基础,有了资金保障群众文化创作才会得以开展。资金筹集的具体途径有:一是政府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应该把群文创作的经费列入本地区财政预算。二是获取社会资源的支持。群文创作要端正姿态,使群文创作走进社会,走进企业厂矿,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三是群文创作要抓住市场化机遇,走文化作品市场化道路。要鼓励群文创作者创作出面向群众、符合市场需求的文艺力作,打进市场,在发展文化产业中获取一席之地。

(五)机制创新是群众文化创作的活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有群众文化创作机制不适应出现的新情况。所以必须通过深入研究、学习和大胆创新,及时转变群文创作方式,方能引导群文创作,促进我国文化发展。机制创新是群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其良好的设计和执行能带动群文创作的发展。

(六)多元化活动是群文创作的本质要求

为了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群众文化创作:第一,把握好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基本要求,即坚持宣传爱党爱国,文明和谐的社会风范,保证文化活动内容的健康积极,挖掘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带动更多的群众投入文化的创作和其他活动当中来。第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个性。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优越性,将民族文化中传统和现代的元素糅合,根据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开展文化活动。第三,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开展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各种活动,开展社区、厂矿企业、学校内部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以此来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创作水准,促使群众文化创作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唐桓臻.守望乡村文化[M].

[2]郑永富,群众文化学[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3]曹飞燕,孔祥波,浅谈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现状与优化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3(3),

[4]曹廷华.论群众文化与城市形象[J].探索,1998(4).

[5]朱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群众文化工作[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3).

[6]郭利珍.浅谈基层群文创作的可持续发展[J]大众文艺,2010(14):91.

[7]邹志生,邹慕晨.对文艺创作偏离文化建设主旋律现象的分析[J]理论月刊,2010(03):12.

[8]李雪来.浅谈新形势下的群众文艺创作[J]青年文学家,2011(05):67.

猜你喜欢
群文创作群众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Jazz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