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8-08-28 08:53王锦伟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活资源美术课堂生活化

王锦伟

摘 要:在美术教学多样化的今天,学生的创作资源十分丰富,但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美的资源,将美术创作与生活资源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把所学的美术知识运用并服务于生活。本文通过多方面来提倡美术教学中“生活资源”的运用,并结合实际教学加以阐述。

关键词:生活资源 美术课堂 生活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日益更新,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不断跨上新的台阶。但部分内容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过强,定位过高,从某种程度上拉大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较难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也没能很好地理解编者对教材的编排意图,在具体教学时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给学生学习带来了较大困难,没能发挥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资源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让美术课堂成为孩子们体验、感受、表达、创造“美”的最好向往。

二、探索与实践

杜威曾说过“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教育必须从经验、从每个人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生活资源”是指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可以是物质化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精神世界的产物。美来自于学生熟知的这些“生活资源”,因此,我努力把“生活资源”渗透到美术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最“生活化”的审美需求。

(一)、教学准备凸显生活资源的必要性

1.生活知识的积累为学习提供多样的素材。“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的一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造型、色彩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积累起大量的图像素材,而且不断明确对美的事物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能很好地展现这些知识,无疑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在《来来往往的汽车》教学中,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汽车外形、色彩和纹饰,说说为什么喜欢。有学生说红色的消防车,色彩很鲜艳,能够帮助人们灭火;另一同学说自己喜欢的是公交车,长方形,身上有各种花纹,很喜欢坐公交车。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通过这个片段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大量汽车形象的识读,在教学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些知识一部分是来自直观感知,另一部分是间接接受。生活中的素材,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带来无限的创作源泉。

2.制作素材的积累为创造提供物质保障。美术材料历来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准备工作,它源于生活中的各种材料。一堂材料准备充分的课,会使学生在各种能力上得到锻炼。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因地取材,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工艺作品。例:《废弃物造型》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只使用过的一次性纸杯,虽然它的使用价值已经结束,但是它可是很不错的创作素材,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玩一玩这个纸杯,使它展现出新的形态!学生四人小组尝试并讨论。组1:我们用剪刀把纸杯剪开,再分别卷起各部分,就形成了文具篮的基本型,然后加上适当的拼贴就制作成了篮形的笔筒;组2:我们把多个纸杯进行组合,并搓揉其中的几只,使作品产生肌理感,制作了一个立体雕塑……师:是啊,废弃的物品经过巧妙地思考和制作,就能创作成别致的作品,你能说说你今天带的废弃物材料是什么?你准备怎样构思和利用材料的特点进行创作呢?创作材料源自于生活,只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收集这些材料,艺术作品就能在启迪中诞生,并闪烁出夺目的光辉。

3.运用生活资源创建艺术教室环境。教学环境对于美术教学来说也十分重要,除了在布置氛围较好的美术教室外,普通教室上课也可以环境利用,课前将学生教室进行布置,备好各类上课所需美术元素。这种互动的过程,正是美术元素赖以生存的有利条件,通过美术情境的创建,让学生思想上受到“未学先感”的氛围影响,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如在《窗花花》教学中,教师课前在四周的窗上,贴一些已经制作好的窗花,播放一些轻快喜气的音乐,黑板上写一些标语。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进门就已经在上美术课了,这种渗透、感染、熏陶共同把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到新的层面,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4.结合自然环境巧设室外美术课堂。美术课堂环境是实现美术教学的重要保证,所以作為课改一线的老师应该多创设一些独特的适合单独教学内容的教学环境,这其中,在大自然中,或在日常生活场所写生就是一种很好的贴近实际的美术教学。如《生长的植物》一课教学场景就设置在校园内,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外形特征,了解它们的生长变化,让学生直观的触摸,近距离的观察,发现植物生长的特点,用自己的方法来创作。所以,适当地从课堂向生活中转移,如自然环境、博物馆、民居街道等,都有利于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

(二)课堂教学彰显生活资源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在生活化主题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语言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见解,帮助自己创作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喜、怒、哀、乐,感悟到现实生活的美丑现象,都有助于其对艺术的表达,这也是美术的情感表现。课堂中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学生会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如在《我的喜怒哀乐》教学中,就加入了情感的渗透。“我们一生中有许多快乐的时光,想想看,你经历的最快乐的事是什么?那时,你的表情是怎样的?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吗?”师问。(学生小组讨论,初步回忆,请几位同学来说说,教师小结表现方法。)正当同学们都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中时,我又把他们引向了情感的另一个极端——痛苦,用这样的一种高落差,给学生一种深深的震撼,这种震撼是深刻的、难以忘记的。“同学们,我们人的一生不总是那么阳光灿烂,有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往往来自悲伤、痛苦、无助,下面这些人就经历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灾难。请你看看他们的眼睛,看看他们的脸,看看他们的眼睛、脸在向你诉说着什么?”师问。(教师介绍汶川地震中人们痛苦的表情,班级内鸦雀无声,时间好像突然被凝固了,同学们的眼神告诉我他们有许多感受要说。)

所以,在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中,如果充分发掘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情感,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呈现出鲜活的生命价值与活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三)课后实践展现生活资源回归的拓展性

美术课堂教学时间的结束并不是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生活运用联系起来,把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美术创作的成功感,有助于加强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很多很多。如学习了《水资源》,学生可以课外合作制作环保宣传海报,呼吁同学们保护水资源;学习了《手绘校园招贴》,同学们可以协助老师开展各类活动的宣传;学习了《板报设计》,可以为班集体出黑板报,可以参加各类板报设计比赛,组织展览;学习了《家务劳动》后,学生们除了会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家务劳动的过程及场面,还可以了解到家务劳动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整理自己的小房间。从上可知,美术教学的课后延展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实践,真正将美术学习服务于学习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创作的实际作用,有助于学生体会美术的价值与意义。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所以,美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的关系就非常重要。就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美术课堂中感受美的熏陶,美的体验,美的创造;然后运用所学、所创造的这种美去营造和谐的班级、校园,去服务生活、社会、他人……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钱初熹,《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J〕,美育学刊,2012

[3] 熊雪青 张建银,《美在课堂 美术课堂教学观察与思考》〔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德清县实验学校 浙江湖州)

猜你喜欢
生活资源美术课堂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