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地区高校体育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实现途径研究

2018-09-06 06:33肖文娟邓妮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湘潭40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广西钦州535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协同资源

□ 肖文娟 邓妮(.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湘潭 40;.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 广西 钦州 535000)

1、前言

随着技术的复杂化和学科的交叉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多,成本不断增加,风险也逐渐加大。这无论对于单个企业、高校,还是对于单个科研机构来讲,都是难以独立承担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但由于受高校与企业间的协同能力、协同资源、协同机制、协同意愿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国5100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完成科研成果3万项,但其中能转化并批量生产的仅20%左右,专利实施率不到15%,形成产业规模的则仅有5%。而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可以高达70%-80%。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及各部门出台了许多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如2016年8月教技〔2016〕3号文件《教育部科技部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2017年《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案》。这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政策和法律支撑,为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在认清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足,而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大量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寻找适合长株潭地区高校体育与长株潭地区相关企业协同创新发展的途径,从而促进长株潭地区高校体育与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以协同创新、长株潭、高校体育、企业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搜索有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了解分析长株潭地区高校体育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的可行性,从而分析长株潭地区高校体育与企业协调创新的实现途径,为本文的撰写提供重要参考。

2.2、描述性研究法

本文主要通过对长株潭地区的一体化、人力资源以及科研资源的优势的总结,从而得出其高校体育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的可行性,为长株潭地区高校体育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实现途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3、长株潭地区高校体育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的可行性

长株潭地区高校体育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在于双赢。在互惠互利、效率优先、全面开放、多元投入的原则进行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整合,以形成创新资源丰富、创新实力雄厚、创新优势突出的资源集聚和互补效应。

3.1、一体化发展的优势

2002年湖南省颁布了《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和教育产业一体化建设给予了大量的政策倾斜。2015年在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自主创新建设的背景下,国务院批复长株潭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来讲是继2007年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近年来,依托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和高校科研,形成了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此外,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三市实行同一个规划,同一个财政政策;实现了电话区号统一,实现了通信同城;金融方面,实现了金融同城;拆除了三市之间的交通收费站,实现了公交同城,并正在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等等。这为构建长株潭地区高校体育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政策上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从经济上、资源上、空间上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2、人才资源和科研资源优势

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的人力科研资源密集区,拥有占全省34%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2%的高等学校,94%的省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集中了全省25名院士,14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6个国家重点学科,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有23所,专科院校有54所,高校专任教师有近4万人,占全省的66.7%,正副高级教师有近1300人,在校学生有近70万人,拥有全省80%以上的重大科研成果。其中,体育专业类教授有59人,副教授有204人,2010年至2015年体育专业省级以上课题160余项,专著120余部(包括教材),省级以上论文2390余篇。长株潭地区雄厚的高校人力资源优势和科研资源优势为长株潭地区教育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表1 长株潭人力资源统计表

表2 长株潭科研资源统计表

4、长株潭地区高校体育与企业协调创新的实现途径

4.1、以长株潭区域优势资源为依托,构建高校体育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力水平低成为长株潭地区高校体育与企业协同创新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高校科研与企业科研的研发目标、研发理念的不同,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使其一些先进的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无法充分发挥其在体育产业领域创新研发的作用,限制了科研成果向产业的转化。为此,如何利用长株潭地区高校体育与企业的科技资源,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和校际间、城际间的科技合作,进一步提高长株潭地区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节省科技成果转化时间,为长株潭地区中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对发挥长株潭地区优势资源,发展长株潭地区体育产业有着重要意义。其中,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长株潭地区高校体育与企业协同创新不可忽略的重要渠道。

首先,加强高校之间的深度融合,进行协同创新选择。一是要强化优势学科之间的融合,鼓励开展跨学科之间的研究和合作,组建协同创新研究团队,开展技术联合攻关;二是要建立优势科研平台,共享网络体系,将平台中的科研成果、科研人员、信息等进行共享,形成协同创新共享平台。

其次,加强长株潭地区高校与区域经济融合的协同创新。要建立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众多地区高校和企业创新组织,形成分工明确,资源优势互补的既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强调科技创新成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联盟。从而整合长株潭地区体育产业资源与科研资源,推动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4.2、构建产学研用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

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成功实践证明:产学研用的发展与合作已经成为推动高校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办学实力。通过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引导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而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也可以尝试与大中型企业开展合作,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从事常规工作,更能参与到企业的创新流程中,从而形成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校企合作模式。如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刘伟教授带领的创新团体与湘潭户外拓展石燕湖拓展培训基地合作开发新的拓展项目,该团队成员配备合理,由两名教授、3名讲师、27名学生组成,成员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创意,教师负责引导提示,组织学生实践探索发现不足。同时,该团队还跟学校计算机专业合作对实验进行数据检测和平台设计,积极发挥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有效整合创新,形成一种有效的产学研用的教学模式。

4.3、构建市场化的组织运行模式

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双方实施契约或合同化管理,以合同的形式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后的收益等关键事项进行事先约定,实现利益的双赢。在整个运行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地位和功能,明确科研人员的核心地位和管理人员的服务地位,尽量减少管理人员对科研人员的干涉,使各成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保证自由的研究环境,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其次要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体性合作平台,形成“合作平台→科研团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协同创新体系。从而促进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4.4、建立健全平台保障激励体系

在高校体育与企业协同创新过程中,保障高校与企业双方的利益是协同创新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利益的保障需要有健全的保障激励机制。长株潭地区政府首先要在宪法规定的范畴内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激励政策包括税收减免政策、经费支持政策等)或法规、制度,对高校和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法律的形式进行框定。此外,高校也要在科研团队的培养、经费的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和转让等方面形成切实可行的制度性文件。在平台之外建立或寻找第三方专门机构来对平台运行进行评估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协同资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