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健身效应分析

2018-09-06 06:33栗晶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北京10008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课外体育锻炼

□ 栗晶(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 北京 10008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笔者专门从本学校选出了100名大二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一半的学生平时对体育活动具有明显的兴趣,我称之为实验组;剩下的都是平日里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我称这一组的学生为对照组。

首先我利用问卷法,对这两组学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和次数进行调查。

表1 学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持续时间和次数

调查结果如上图所示,如论学生的性别如何,大多数学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以1-2次为主,男生在1-2次与3-4次之间的差别不大,但频率在5次以上的女生就没有了,而男生仍占6%,由此可见,男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要高于女生。二在对他们的持续时间上可以看出,大多数女生与少部分男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并不算长。经过调查,有如下几点原因:

首先,很多的大学生都利用课外时间在网络上聊天和游戏,没有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习惯。

其次,他们受学校的体育器材与场地所限,加之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他们只能以学校现有的场地和器材锻炼为主,没有经济实力参与校外的健身活动。

再次,他们普遍缺乏对终身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没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这一点上女生表现的更为突出。

最后,他们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固定,加之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辅导,很多学生因此受到了一些身体伤害,这也是很多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一大因素。

在了解完兴趣之后,我又协同校医对他们在体育运动健身锻炼中采取测脉搏的方式进行测试,了解健身锻炼的心率负荷。测试结果如下表。

表2 运动健身锻炼的心率负荷

通过对两组学生运动锻炼心率负荷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实验组的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心率负荷在开始运动后上升很快,运动高峰期间变化的幅度较大,神经过程从抑制状态转向兴奋的速度很快,身体机体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在一定的运动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形成超量恢复的效果就越明显,这样的实验结果也更能体现出体育运动对健身锻炼的效果。

2、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育活动中的锻炼时间、次数以及心率负荷数据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双方的显著性差异。可以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群体因他们对健身锻炼的兴趣程度不同,在锻炼的过程中以及锻炼的结果也有所差别,经常参与健身锻炼的同学,对体育感兴趣的同学,他们的身体素质明显强于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而且,他们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在平日里的心理品质朝着良好的状态发展,反之,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心性方面的发育较差。具体表现在:实验组的学生在运动中和平日的生活动抗干扰能力较强强,他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对生活与学习的态度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在运动的过程中,他们的情绪始终都在高涨,身体机体的兴奋性趋于稳定且适当;在平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他们的行为状态则表现十分突出,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而对照组的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运动中身体机体的兴奋性较低且不稳定,在运动与学习、生活中缺乏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并且在运动中很容易出现各种运动损伤。

关于心率负荷,上文也做了详细的说明,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研究结果:大学生群体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如何,与他们的健身效果具有极大的关系,兴趣越浓,他们的体质就会越强,而且对他们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现代的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各大高校在越来越多地注重在培养大学生群体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发展特征,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地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因此,高校必须让当代的大学生充分了解并认识到健身锻炼对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从而达到健康他们体魄的目的。所以,各大高校要从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出发,创造出健美、健身、健心的良好教育环境,并根据本校大学生身心的特点,合理地制定并安排、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进行健身锻炼。

3、激发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家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里着重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并针对学校的教育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的指示就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健康中国”的重视。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促使当代大学生群体要对体育活动与健身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从而深入挖掘自身的体育潜能,锻炼出合格的体魄。大量的教学实例与调查研究的数据都表明了,学生只有对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才会产生强烈的认识、运动的欲望,进而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锻炼之中。而且,在笔者的调查采访中,也发现了,许多学生在近几年的各级教育中也对体育活动与健身锻炼有着比较积极和正确的认识,认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培养他们相应的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体育锻炼,放松自己的身心,促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发展创造性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还能增强他们的人际交流和团队意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4、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虽然很多大学生都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在参与体育锻炼时,怕累、怕受伤,更有甚者觉得参与体育活动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这些错误的认知,促使他们全然丧失了对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课程的兴趣,并坚持认为自己缺乏体育运动的细胞。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习生涯中,所处的各级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的建设上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仍以学习成绩作为考量学生的根本标准,而且他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单调,教法单一、滞后,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都是采用放羊式的教育模式,不去指导他们的体育活动,从而导致他们对体育课外活动缺乏兴趣和热情。

5、提高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健身锻炼的策略

5.1、增强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高校应让大学生群体明白体育锻炼对于增强他们体质、对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健身锻炼,从而不断增强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5.2、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在增强了学生的认识之后,高校还应加强自身的体育设施建设,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方面不断更新,建设必要的体育场馆,完善体育活动的场地和器材,丰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欲望,满足他们体育锻炼的要求。

5.3、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

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详细了解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设计具体、可控和个体化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体育锻炼由易到难、由简入繁,从而使他们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中不断获得良好的体育活动体验,不断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有效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5.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大学生群体全面理解健康教育的内涵,深刻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而促使他们形成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5.5、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外,高校的体育教师还要不断丰富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依托于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对每一节课都进行精心的设计,采用理论知识结合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大学生对每一节体育教学都充满了新颖感和好奇心,不断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体育活动,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促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6、总结

当前,随着国家对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视,各级学校,尤其是高校的职能部门,更要积极研究学生在体质和健康方面的变化状况,努力践行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引导并指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促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课外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