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传播中的语言学习

2018-09-19 08:21许可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外语学习者微信

许可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

1 微信,使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

随着微信这一通讯工具的横空出世,它在人们的社交中起到了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伴随着微信版本的不断升级和功能的完善,尤其是一大批优质的微信语言学习公众号和订阅号的出现,给我们进行外语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语言学习者通过阅读微信公众号、订阅号、微信网络课程、推送文章等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便捷地获取大量的语言学习知识。但是,这些获取到的知识很大一部分是在零散时间内偶尔学习到的碎片知识,和学校里进行语言学习比较而言,显得没有章法,不成体系,这种语言类的学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的语言学习。虽然有这样的不足之处,但是碎片知识就像散落在沙堆里的磁铁矿。这些磁石不能说没有价值,但如果不通过一定的方式让这些磁石富集起来,那它们的价值也就如黄沙一般,一阵风吹过便无影无踪。倘若手里能有一块磁铁,通过不断的吸附,积累到一定的量,哲学上讲量变引起质变。尤其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更要注重量的积累。积少成多,碎片化的小知识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就能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来。它的价值就出来了。炼成钢铁,小的可以做成锄头用来锄禾,大的可以构建成有用的知识体系。而如何将微信传播中的语言学习知识有效利用则是我们作为一名语言学习者需要认真思考并付诸大量的实践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人们如何在微信这个平台中通过网络传播的模式进行语言学习。

2 调查结果分析

如表1,从收回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显示,在调查的200人中,在校学生及在职人员各占45%左右的比例,其他人员占极少数比例。语言学习者以及有语言学习动机者也主要集中在此职业范围之内。

此类型的调查者通常接受过一定的相关语言学习训练,一般都是在中小学以及大学学习过外语。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人员构成合理,社会分布符合调查问卷的基本要求。就分析来看,有些参与人员即使现在对语言学习不感兴趣,也要参加随之而来的各种考试,比如工作中的相关专业考试或职称考试等等。应试教育使许多语言学习者在很早的时候就失去了对语言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除非到万不得已,考试或者工作中遇到需要使用外语类语言的情况,否则不会对二语学习自发地产生兴趣。或在工作生活中需要接受除母语外的语言知识,或对此类知识有一定需求与兴趣。数学以及理科类或者艺术类学科学习中的“天赋”其实就是一种理性思考,建构框架的能力,而作为比较专业语言的学习者,对于一门外语的学习而言,就是不断进行重复的过程和阅读量的累积的一个过程。

表1 职业分布表

而关于年龄段的调查显示97.6%的调查者都属于18-35这个年龄阶层,这个年龄段也是进行外语学习的黄金年龄段,也是语言学习者以及有语言学习动机者的符合年龄。同时此年龄段也是微信使用最广泛的年龄阶段,是微信最为活跃的用户群,符合预期的设想。

如表2,0-12岁的语言学习者,学习资料可能更多的来源于父母、老师、学校以及周围的语言环境,因为阅读量要求不是很大,周围环境中的语言资料完全可以满足其语言学习需求。他们的语言学习主要靠模仿父母发声,观察周围人的言行举止,或者是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表达需求等来满足语言学习的需要,进行大量反复的实验和重复。而12-18岁的调查者主要依赖于课本、课外书籍,也不会太多接触到网络传播中的学习资料。也是主要应付考试,应试型的学习机制。因为此调查发布平台以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以及微信群为主,年龄分布有一定聚集性。可能会造成调查的片面性,有待改进。

表2 年龄分布表

表3 专业分布表

表4 语言语种表

如表3,在语言学习人群调查中,人数由多到少分别为: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以及艺术类。这也充分说明了前文所说的许多人对于天赋的误区。

艺术类学习者对待语言学习的需求明显处于人数最少的阶层。对于专业来说,英语或者其他第二外语的学习者本就以文科类考生为主,而语言的学习显然文科类学习者更具积极性。这不仅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对于今后的就业方向,需要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有着文史类学习经验的语言学习者适应了大的理论框架下的小分支,适应了不断重复着的记忆思维模式。与理工科和艺术生不同的是,所谓的天赋在文科生这里很少展现出优势,而他们更加注重的是量的积累,积少成多的努力和不断的重复,强化加深记忆,积少成多的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效果。这与二语习得中的重复与量的积累有很大关系,在学习文科类知识的过程中本就很注重量的积累以及知识的框架结构与大量的阅读。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也很注重这方面要求。特别是在微信网络传播中,一个知识点传播一遍可能根本无人注意,而反复多次的传播必定会给学习者留下深刻印象。

如表4,此调查又注意到被调查者中90%常使用的语言为中文。因为调查范围以及人数的限制,这也使得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侧重点则放在以中文为一语(母语)的人怎样在微信这个网络平台上学习其他语言(二语)。

至于母语的发声学习情况是怎样影响二语习得,即第二或第三门外语的学习,这关系到许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发声器官的不同,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不同,周围文化传统等等都对其产生着很大的影响。而本调查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一所大学之内,人数有限,范围也有限,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所使用的微信多为中文版本,而且微信传播中的推送内容绝大多数以其他语言为主,这其中主要包括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一些较为常见的语言种类。这与微信传播平台的人员也有很大关系。语种越少见,越偏僻,则掌握人数越少,也就很少有人抽出时间精力来做微信传播课程。常见的语种例如英语,它在微信中的传播方式也会更加多元化,例如包括了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不同内容,也包括基础的发音,词汇,语法,阅读等等各方面内容。其呈现方式也多种多样,有面对面教学,有视听课程,有外教语音培训课等等。而比较偏僻冷门的语种则内容和呈现方式都要单一一些,比如发布一些时政文章,阅读材料等。

有研究表明,欧洲一些临近国家的人们往往雅思,托福都能考得很高的分数,这不足为奇。就像在国内,许多地理位置相隔并不很远的地区发音却差别很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方言,有时候掌握几种地方的方言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与学习一门外语不相上下,比如广东话,粤语,就有专门的语言学习资料或者软件。同样的,对于外国一个语系的人来说,他们掌握邻国的语言也并非难事。

如表5,调查研究还提到自学语言的经历,多数人表示没有自学语言的经历,还有23%的人表示有过但是失败了。

这就涉及到学习者策略。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学语言与性别无关,与性格有关。前文中所说的知识体系一般无法通过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来建立。所谓碎片化的知识的特点是:看的时候很有感触,激动兴奋一阵,过几天又被别的更新,更有趣的知识碎片冲掉。

相信许多语言学习者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平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例如微信、微博、知乎等方面,收藏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公众号、订阅号,但是收藏过后并不注意整理和总结,也没有及时学习消化掉,学习效果调查显示如表6。

这样一来,长久未梳理的知识碎片过些日子以后还是忘了,只有藏夹被填满,而这些所谓的知识又变成了资源负担,并不能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和提高。微信的广泛传播及其发展趋势让我们意识到用订阅号学习是有可能的。但是每一位语言学习都必须首先要意识到的一点是,任何真正的语言专业知识,都不会浅显易懂。就像语言学知识,必定有逻辑和数学理论的支撑,才能够有完整的理论框架和结构,才能成为系统的知识。相信大家可以从今期热议的标题党现象看出端倪。作为语言学习者,阅读此类文章,当然有一定的好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量,尤其是可以了解大众所关心的现实焦点和时事热点。而真正的语言学习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内行看门道”,应该从中看出这类文章的知识架构、其中体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它们的知识结构、语言的布局方式等等。

调查显示,微信中这类学习资料的来源45%来自于自己搜索,26%来源于朋友或者广告推荐,如表7。

尤其对于学生群体,从众效应在这个年龄段还起着很大作用,遇见好的学习资料或者软件,好的微信公众号或者订阅号,都愿意发表在朋友圈中,分享给身边的同学或者朋友,或者有着同样语言学习经验或兴趣的人,比如在小语种班级里遇到的同学。老师有时也会介绍给学生们一些好用的,有趣的微信学习资料,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途径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同时,微信传播平台的营销的方式有很多种类,有些通过广告推送,有些通过在别的一些社交软件上打广告,或者通过奖励机制组成学习班级,催化大家的学习激情,以达到对他们持久关注,同时使语言学习者坚持学习,养成学习习惯的目的。

表5 微信语言学习经历表

表6 学习效果表

表7 资料来源表

表8 微信学习与课本关联表

其次要明确的是目前这种信息爆炸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虽然信息量是爆炸的,但有用的知识,尤其是语言知识,却依然是很少的。通过此项调查,我们应该意识到,开始向公众号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就是精简。但场所最好不要选到地铁上、公交车上或者是走路、等人这样碎片的时间内,因为这时候你需要的是纸和笔。

如表8,调查同样注意到,微信知识传播和书本上的知识有异同之处。其中28.6%的被调查者认为,微信传播中的语言知识与课本知识相互补充,课本知识理论性强,但时效性可能欠佳,学习者不常能够与社会时事联系在一起。容易出现知识滞后,死板,不会灵活运用等现象。

与此同时,23%的被调查者认为微信传播中的语言知识没有课本知识扎实详细,正如前文中所说,微信传播中的语言知识往往是碎片化的、不全面、不系统的。如果面临了一段长时间的等待,身边实在没有纸和笔,这时就需要学习者看文章的时候特别地集中注意力,看过之后用手机记下要点。但这样的阅读体验和效果实在太差。

3 在微信中学习,还需要走得更远

说到微信中语言学习资料对生活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有接近一半的调查者都认为对他们的生活学习有一定影响。这与网络传播的模式息息相关。现实中我们惯用的交流方式是对话,是身体语言的展现。这就需要语言学习者们具备即时的思索和对看法的迅速表达。如果是与人面对面地交流,我们还会根据对方的神情、脸色、肢体语言以及语言的速度和音调、声调的变化甚至是眼神等等来判断对方要表达的真实意图。相对于网络交流,现实交流对临场的应变要求的更为深刻,网络交流,则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对问题,或者是对表达本身的思考。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的年轻人在网络上对文字的使用驾轻就熟,反倒是在现实中的交流显得木讷和不懂人情世故。

有些学习者认为,外语学习网站只适合做提高学习者兴趣的辅助工具,毕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需要人与人交流,传达思想,而不是与电脑花拳绣腿地说几句。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想,兴趣又确实是学习语言的第一道关卡,如果没有兴趣,就算线下再怎么学也是完全学不进去,现实生活中错误的,枯燥的教学方法有时令一个孩子早早就完全丧失了学习外语的兴趣与动力。所以说,一个优秀的外语学习软件或者网络平台,对于小朋友来说,就像优秀的伙伴之于成年人,经常上线看看,与之沟通交流,慢慢地就会收获一些知识,日积月累就成为了语言学习的成果。

最后,本研究调查了语言学习者对于微信传播中语言学习的看法与观点,从研究结果来看,广大的语言学习者们对微信学习语言知识的前景还是充满希望的。

4 结语

虽然与课本知识以及专业知识有着一些不同之处和冲突,但是网络传播的发展必然使教学及语言学习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使语言学习者们拥有更多学习资源的同时也能够有更广泛的思考空间,也让语言教学有了新的方向和动力。本文通过分析语言学习者在微信传播中的语言学习方面的各种影响,试图找出网络学习与语言学习的共通之处,更好地为我们的语言学习做出贡献,并为二语习得的研究在微信传播模式中迈向了更为前进的一步。为广大的语言学习者们提供了更好的语言学习参考及思考方式。有不足之处,望之后的学习研究者们批评指正并给予本研究补充。

猜你喜欢
外语学习者微信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微信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微信
微信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