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系统IgG抗-C、抗-e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

2018-09-19 02:07蒋先孝何安华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母体血型胆红素

蒋先孝 何安华 杨 劲

新生儿溶血病(HDN)由于母体和胎儿血型不相容,母体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免疫反应,产生通过胎盘的IgG类抗体,破坏胎儿红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溶血[1]。常见于ABO、Rh两种血型系统,相比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治疗不及时可发生新生儿核黄疸的症状[2]。在Rh血型系统中,IgG类抗-D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最高[3],其他抗原(E、e、C、c)导致新生儿溶血病较少见。2017年12月16日我院收治由IgG抗-C、抗-e致使的新生儿溶血病1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剖宫产男性患儿,因“皮肤黄染半天”入院。病史采集:患儿母亲系G4P2,胎龄38+4周,因“疤痕子宫”剖宫产分娩,Apgar评分10分,患儿出生后无抢救史,出生体质量3470 g,羊水清,脐带无绕颈。患儿父母年龄均为33岁,母亲血型为O型,Rh分型ccDEE;父亲血型为O型,RhD阳性Rh其他分型不详。患儿体格检查:体温36.5℃ ,脉搏130次/分,呼吸40次/分。辅助检查:血红蛋白76 g/L,皮测胆红素均值290.7 µmol/L,血清总胆红素237.7 µmol/L,血清间接胆红素231.0 µmol/L,无浓茶样尿,无白陶土样大便,新生儿溶血检查结果:血型O型RhD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游离抗体实验、抗体释放实验均为阳性,初步诊断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重度贫血。本研究对患儿及母亲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以明确诊断。

2 血型血清学检查

2.1 试剂和仪器 新生儿ABO、RhD血型检测卡、新生儿溶血病胎(婴)儿不完全抗体检测卡、Rh血型抗原检测卡、不规则抗体筛选卡、ABODE血型检测卡、酸放散试剂均购置长春博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筛选细胞(生产批号20177038)、人ABO血型反定型红细胞(生产批号20175331)、谱细胞(生产批号20170503)均购置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血型学专用离心机(型号TD-3A,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恒温孵育箱(型号FYQ,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2 血型血清学方法 ①ABO、Rh血型检测:采用ABODE血型检测卡、Rh血型抗原检测卡对患儿和母亲进行ABO血型定型、Rh表型分型。②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配置浓度为0.8%患儿红细胞悬液1 mL,向新生儿ABO、RhD血型检测卡每孔加入50µL,离心观察结果。③释放试验:用生理盐水将患儿红细胞的游离抗体洗涤干净,与等体积的酸放散液混匀,孵育离心,立即取上清液,按照4:1比例加入中和液,再次离心取上清液即为放散液。④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采用盐水试管法、抗人球蛋白法,患儿血浆和母亲血浆分别与Ⅰ、Ⅱ、Ⅲ号筛选细胞反应,温育、离心观察结果。⑤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采用盐水试管法、抗人球蛋白法,患儿血浆、患儿放散液和母亲血浆分别与1-10谱细胞进行反应,温育、离心观察结果。

2.3 血型血清学结果 ①血型鉴定:患儿血型O型,CcDEe;母亲血型O型,ccDEE。②直接抗人球蛋白:新生儿ABO、RhD血型检测卡IgG孔4+,对照孔(抗-C3d)为阴性。③不规则抗体筛查:盐水试管法:Ⅰ、Ⅱ、Ⅲ号筛选细胞反应均为阴性,说明患儿及母体血浆没有IgM类抗体;抗人球蛋白法:Ⅰ号筛选细胞阴性,Ⅱ、Ⅲ号筛选细胞阳性,说明患儿及母亲血浆有IgG类抗体。结果见表1。④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盐水试管法:1-10号谱细胞均为阴性;抗人球蛋白法:患儿血浆存在游离IgG类抗-C、抗-e抗体,患儿放散液中存在IgG类抗-C、抗-e抗体,患儿母亲血浆中也存在IgG类的抗-C、抗-e抗体。结果见表2。

表1 患儿、母亲血浆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表2 患儿血浆、患儿放散液和母亲血浆与谱细胞反应结果

2.4 治疗结果 该患儿入院后,建议换血治疗,患儿家长拒绝。后给予丙球、白蛋白支持治疗,蓝光照射等治疗,黄疸渐减轻,皮测胆红素均值,血清总胆红素、血清间接胆红素逐渐降低,结果见图1。情况好转于2017年12月21日出院,出院时,无尖叫,无抽搐,贫血貌,心律齐,体温正常,呼吸平稳,二便正常。

图1 皮测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血清间接胆红素的检测结果

3 讨 论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胎盘的绒毛膜由两层细胞组成,在受损后,因母体侧的压力低于胎儿侧,胎儿的红细胞扩散进入母体[4]。在胎儿与母体血型不相容时,进入母体的胎儿红细胞刺激母体产生抗体,通过胎盘的IgG类抗体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胎儿黄疸、贫血等临床症状。HDN诊断时,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乏等其他新生儿溶血病,可通过患儿的临床体征、细胞形态学、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予以排除[5]。

Rh系统作为迟发型免疫反应,其特点较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重,以抗-D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抗-E、抗-C、抗-e、抗-c发病率较低。但妊娠次数越多,输血次数越多,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概率变高。本研究母体怀孕4次,前三次怀孕过程中,已刺激母体产生IgG类抗-C、抗-e抗体。患儿红细胞为RhC、Rhe阳性时,再次刺激母体产生高效价的IgG类抗-C、抗-e抗体,导致了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

在血清学分析中,患儿与母亲ABO血型均为“O”型,排除因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与母亲RhD血型同型,也排除抗-D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的决定性试验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6],其结果为阳性,考虑有抗-D外的Rh血型引起的新生儿溶血。患儿Rh表型为CcDEe,母亲Rh表型为ccDEE,并且母亲为第4胎,具有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的基础。深入检测,母亲血浆含有IgG类的抗-C、抗-e抗体,患儿血浆及放散液中也含有IgG类的抗-C、抗-e抗体,患儿在出生后半天出现皮肤黄染的临床表现,符合Rh系统新生儿溶血的表现。对于诊断,建议患儿输O型RhD阳性,RhC、Rhe阴性悬浮红细胞治疗,以降低体内致敏红细胞,游离抗体,并改善贫血,但家长拒绝。随后给予丙球、白蛋白治疗,蓝光反复照射16 h,口服茵栀黄辅助退黄,苯巴比妥肝酶诱导,补充核黄素等治疗后,患儿黄疸逐步消退并出院。

本案提示即使母婴ABO、RhD血型相符,也能产生新生儿溶血症状。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发病急、伴随的临床症状重特点,因此临床医生应重视和加强对有妊娠史、输血史的育龄妇女的Rh系统的全面检测以避免造成严重后果[7]。常规检测孕妇体内是否存在免疫性抗体,动态检测怀孕前、中、后抗体效价变化,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治疗孕妇血清中免疫性抗体,降低胎儿受影响程度。

猜你喜欢
母体血型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蒲公英
血型也会改变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故乡
台湾“文化标杆”林谷芳:台湾文化离不开大陆母体
修辞是翻译思想的观念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