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火针点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2018-09-20 06:25王新伟
吉林中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贺氏毫针火针

王新伟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指肋缘以下、臀横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区域内的疼痛与不适,伴或不伴大腿牵涉痛,病程持续12周以上,病因尚未明确,以腰背部、腰骶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可丧失自理能力[1-2]。中医认为腰痛的主要病机为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和[3],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手段,而中医保守治疗由于具有简便、高效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腰痛治疗中[4-5]。本文通过对“贺氏针灸三通法”中的贺氏火针点刺法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康复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4±14.8)岁,平均病程(1.6±0.8)年,均采用毫针针灸治疗。研究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龄(57.6±14.3)岁,平均病程(1.5±1.1)年。2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及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疼痛部位均在臀中沟和第12肋之间,伴有压痛及肌痉挛,且X线片影像学结果提示腰椎椎体旋转、分离、不对称,小关节间隙狭窄;2)所有入选患者年龄均≥18岁,病程均≥3个月,且近1月内均未使用止痛药物(除非甾体类止痛药)治疗;3)神志清楚,无语言功能障碍;4)排除患有心肝肾等严重基础性疾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5)排除合并皮肤疾病及出血性疾病患者;6)排除妊娠患者;7)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采用毫针治疗。1)选择40 mm×0.30 mm毫针(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治疗。2)以双侧肾俞穴、大肠俞、悬钟穴、昆仑穴、及环跳穴为主穴,运用平补平泻法予以毫针快速点刺,隔日1次,3次/周,持续4周。

1.3.2 研究组 所有患者在对照组毫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贺氏火针治疗。1)对肾俞穴及大肠俞穴进行常规毫针点刺后,以阿是穴作为火针主要进针点。2)选用前中段已烧红的40 mm×0.30 mm特制乌锰合金火针进行快速点刺,出针后予消毒及万花油外涂处理,2次/周,持续4周。

1.4 评价指标 腰痛程度: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腰痛程度进行评分,以患者的主观感受及客观行为为评价标准,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提示腰痛越厉害。功能障碍:选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对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分,总共包括24个项目,总分为24分,分值越高则提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疗效:分为痊愈(腰痛及相关临床症状消失,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及工作)、显效(仅过度劳作后及天气变化时出现腰痛及其相关临床症状,功能明显恢复,不对工作及生活造成影响)、有效(腰痛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易复发,无法进行重体力劳动)、无效(腰痛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4个等级,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该组总例数×100%。观察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8.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该组研究涉及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恢复情况 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提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更好,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痛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比较(x± s ,n = 48)

2.2 临床疗效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1.67%(20/48),远低于研究组75.00%的治疗有效率(36/4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 48) 例(%)

3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病因不明,是无脊柱特异性疾病及神经根受累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腰痛[6-8],目前现代医学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剂及麻醉类镇静剂等药物治疗、物理和康复治疗、有创治疗(射频消融、封闭注射等)等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损害肝肾功能、造成较大的创伤等局限性[9]。而中医保守治疗由于具有安全、简便、高效的特点一直备受关注,包括中药内服法及推拿、针灸、刮痧等外治法[10]。

中医认为腰痛是以自觉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属于痹症的范畴[11],其病因病机为感受风寒外邪、坐卧湿地,寒湿之邪侵袭腰部经络,经络气血凝滞;或劳累外伤,经脉受损瘀血阻滞;或房劳过度肾精损耗、肾气虚衰所致,具有痛处固定不移、痛势剧烈、得温痛减的特点[12],其治法为活血痛经。火针又名燔针、烧针,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在《黄帝内经》中首次出现文字记载[13],中医学很早就有关于火针治疗腰痛的记录,《灵枢经》[14]中指出“十二经筋所发诸痹痛,皆云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度,以痛为输”,一般以环跳穴、腰俞穴位针刺主穴[15]。“贺氏针灸三通法”是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创造的针灸学医疗体系,分为微通法(以毫针刺法为主)、强通法(以放血疗法为主)、温通法(以火针疗法为主)三种。贺氏火针疗法是运用特制的具有硬度高、经久耐用、不退火、耐高温的优点的乌锰合金钢火针在火上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特定部位的治疗方法,“红(在针体烧通红时迅速刺入体内穴位或特定部位)”“准(取穴、进针准确)”“快(进针迅速)”为其主要操作准则,其中取穴、进针准确是火针治疗有效的关键步骤[16-17]。贺教授认为无论“病证寒热虚实,病灶轻重远近”均可使用火针疗法,而有研究[18]表明,贺氏火针法在治疗肩痹、痛风病、痛经、腰腿痛等多种痛症方面具有良好疗效,分析表明这是由于火针疗法具有针的刺激和灸的温热刺激的双重作用,借“火”之温热刺激人体穴位,达到温热散寒、火郁发热、温壮阳气及消癥散结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运用毫针配火针治疗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腰痛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较单纯使用毫针治疗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更轻(P<0.01),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P<0.01)。这是由于腰为肾之府,督脉并于脊里,肾附于其两旁,膀胱经夹其络肾,当足太阳膀胱经感受寒湿之邪时导使经脉不通而痛或失荣而痛。本文采用的贺氏火针疗法是以贺教授的经验要穴肾俞、大肠俞为主穴,两者均属足太阳膀胱经,借助火针的温热来祛湿散寒,活血通络,达到止痛的目的,这与一般的研究结果也基本相同。

猜你喜欢
贺氏毫针火针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贺氏源头考
拼搏之后的贺氏孤儿:联想曾力图存亡续绝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
火针加火罐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