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下手法松解配合康复锻炼治疗肩周炎

2018-09-20 06:25周友亮张新国
吉林中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肩周炎全麻肩关节

赵 亮,周友亮,张新国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4)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 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临床以肩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为特征。中医定义肩周炎多指狭义的概念范畴,又称为“漏肩风”或“冻结肩”等[1]。本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很多,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推拿、小针刀及手术治疗方法等[2-4],目前临床形成了以“手法治疗”作为本病基础治疗的共识[5]。然而目前尚无操作简单、疗效长期稳定、不良反应少的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观察全麻下手法松解配合康复锻炼缓解患肩疼痛、关节活动度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随机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住院部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加入本试验,全部完成了治疗及随访,其中治疗组20例(男9例,女11例),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2组试验患者人数、年龄、性别、病程、左右肩、治疗前VAS评分、ARO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参加试验病例均向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伦理学委员会申报并取得许可,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参加本试验的患者均符合第二次全国肩关节周围炎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肩关节周围炎诊断标准[6]。纳入标准为年龄45~55岁,病程2~12月,VAS疼痛评分≤6分,符合诊断标准且完全自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肩关节疼痛VAS评分>6分;3)不能忍受单纯康复锻炼治疗者;4)患肩局部有其他疾病影响功能锻炼者,例如恶性肿瘤、结核、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肩痛或活动受限。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首先采用全麻下手法松解1次,患者取仰卧位,患肩位于手术床上。全麻可采用静脉麻醉亦可采用吸入麻醉,麻醉时间10~15 min,全麻满意后,术者站在患肩侧,助手站立在对侧,术者一手保护患者肩关节,另一手握住其患肩肘部,助手保护患者勿从床上跌落。操作顺序依次为上举、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后伸扳肩[7]。操作过程中循序渐进,避免暴力,重复向各方向活动患肩关节,最大程度的松解关节黏连[8]。术后第1天,患肩置于外展90°,第2天开始,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功能锻练方式,四部联合法“耸肩爬墙、对镜梳头、反手揽背、反手牵拉”。锻炼前局部热敷,锻炼后局部冰袋物理降温,锻炼4次/d,15 min/次,2组均康复锻炼3周。

1.5 临床疗效评定 1)运用VAS测量值法,量化分析治疗前后患肩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评分标准:无疼痛症状 0 分;轻度疼痛 1~3分;中度疼痛 4~6分;重度疼痛7~10 分。2)通过AROM评分评定2组的肩关节活动功能临床疗效,评定人员(同一人)、患者体位(坐位)、操作规范及使用工具(同一套工具)均相同。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最新SPSS 19.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定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的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性和方差不齐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 治疗前,2组患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组患肩VAS评分均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再次评估,2组患肩VAS评分均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x± s ,n = 20)

2.2 AROM评分 治疗前,2组患肩ARO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组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同时治疗组AROM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再次评估,2组患肩A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治疗1周时改善(P<0.05),治疗组的AROM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4。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AROM前屈活动度评分比较(x± s ,n = 20)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AROM后伸活动度评分比较(x± s ,n = 20)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AROM外展(0°~180°)活动度评分比较(x± s ,n = 20) (°)

3 讨论

肩周炎为发生在盂肱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炎症,主要病理变化为渗出及炎细胞浸润,继而出现纤维化及关节黏连,从而产生疼痛及功能受限[9]。临床上有多种方法治疗肩周炎,目前常用的有肩关节注射术[10],肌肉能量技术[11],体外冲击波配合关节松动术[12],液压扩张结合整肩三步九法[13],小针刀结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14],口服中药联合中药外敷[15],CT引导下臂丛阻滞技术[16]等。对于顽固性肩周炎患者,行肩关节镜下扩张术和麻醉下肩关节推拿手法松解术是比较常用的治疗方式,治疗后80%以上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感可改善[17],然而长期疗效仍不稳定,再次黏连的复发率高,长远期疗效并不满意。本次临床观察中,为了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牵拉而再次造成撕裂损伤[18],笔者采用全麻下,推拿手法松解肩关节,术后联合早期康复锻炼巩固治疗,短期内获得了稳定满意的疗效。全麻下手法松解操作简单,肌肉松弛,可减少周围软组织再次撕裂拉伤,安全性高[19-20]。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全麻状态下进行推拿手法松解,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满意疗效,增强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当然,全麻下推拿手法松解也有难以避免的问题,目前长期的临床疗效尚不确切,术中全麻导致治疗费用相对增加,同时很多患者难以接受麻醉的治疗方式。本次临床观察样本量较少,只是作为初步探讨性、观察性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麻醉下联合推拿手法松解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肩周炎全麻肩关节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肩关节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