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中医心理思想的影响

2018-09-25 08:40余亚微隋华杰
关键词:传统文化

余亚微 隋华杰

[摘要]中医传统养生学起源于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学,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包括饮食、生活、运动、引导、药方、文化等,生理学角度可归纳为“养神、养形、养精。”其中养神是核心要素。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医心理;中医思想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27.02

1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思想的关系

1.1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共性分析

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共性主要体现在:(1)都提倡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2)都主张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3)都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4)注重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协调统一。(5)注重身体养生与心理养生的有机结合。(6)注重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的相互交融

1.2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个性分析

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共性主要体现在:(1)传统文化的养生指导思想。通过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健康的方式保持身体内外经脉、气血的平衡,从而起到调节身心,保养身体的养生作用。(2)中医心理的养生指导思想。中医养身提倡在治疗的过程中尽可能少用药或者不用药物,尽量采取了解、疏导、劝慰、移情、遣情、益智、调理、驱散等中医治疗手段来缓解郁结症结,缓解心理问题,起到健康养身养心的功效。x(3)现代医学(泛指西医)的养生指导思想。现代医学(泛指西医)的心理治疗主要通过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的利用催眠、疏导、解郁等手段针对病患具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减缓压力、激发志气并结合一定的抗抑郁药物,来缓解心理问题。

1.3中医心理治疗文化特色

传统养生提倡易静易动,很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养生方式。传统养生以运动的方式来促进身心健康在中国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了。中医养生学在经历了历史的历练和传统养生的影响后,也逐渐开始发展适合保持自身文化而利用运动方式来促进心身健康的治疗方式,例如:引入了传统养身项目的气功、太极、针灸、音乐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医心理治疗养生文化是在中国特色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衍生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在很多内容和内涵方面都传承和创新了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和养生文化的精髓。

2传统养生思想与中医心理养生思想的融合与发展

中医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传统医学和中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基础来源主要还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黄帝内经》的文化体系和思想的智慧结晶。早期的时候还没有明确的出现“中医心理学或者身心医学”等专业术语,但是已经出现了中医养身和中医保健的相关理论指导和医疗实践。中医心理学所谓的治疗心里疾病,主要是针对解郁。朱丹溪在中医心理学方面研究的《丹溪治法心要》中认为从中医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精神抑郁,也就是身体内部不通畅、不顺畅,中医学理解为内脏器官的瘀滞和气血不通,因而导致了精神抑郁。所以治疗心里疾病的关键在于解决肝火、心肾、心胆、气血等的融会贯通。

调查数据显示,了解和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的群体相对比较均匀,差异性不是很大。了解和认知中医心理文化的群体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大学生的群体有一定了解,青少年和青年人了解的人数较少。

传统养生思想与中医心理养生思想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传统养生思想注重以人为中心,存在于人体周围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平衡与融合。中医心理养生思想注重人的个体身体内部环境循环的平衡,通常就是人们所能理解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脏器平衡。从历史发展的路程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实践者,中医养生学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与实施者。两者的基本養生思想观点方面基本是一致的,也符合自然、社会、人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本文编辑:李豆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蹒跚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百鸟朝凤》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