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并行,擦出智慧火花

2018-09-25 02:53冯江华
神州·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数学思维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学”“做”并行,在“学”“做”中获得真知,擦出智慧火花。

关键词:实践活动;学做并行;数学思维

“综合与实践”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个新领域,这个领域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和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使得几何、代数和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可能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使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得到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学”“做”并行,在“学”“做”中获得真知,擦出智慧火花。

一、从现实生活中开展实践活动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本身源于社会实践活动,在运用数学教材前,我们应该带学生回归生活,收集和积累社会实践活动素材。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例如“三年级上册《我们生活中的垃圾》一课。学习之前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小区旁边的垃圾。我给学生出了这么几个问题,让他们按照这几个问题去展开调查。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让我们首先从自己的家开始调查,看看家里一天扔掉多少垃圾,扔掉的都是些什么。连续纪录一周后做出统计。而且我还告诉学生,对于这几个问题如果你自己没注意过的话,可以向家里的人询问。”

以学生生活中的知识为基础,开展本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

二、在动手实践中积累活动经验

综合与实践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当然,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教师作为一个引领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例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也就可以“退居幕后”了。

例如通过《我们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课的活动,让学生不仅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每个同学都应当保护周围环境卫生。还要自己动手课前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对学校、小区附近垃圾进行观察);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调查垃圾处理情况,提出处理的新设想。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丰富了活动经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主能力。

三、在合作交流中激活数学思维

同一实践活動,由于学生个体理解的差异、思维的差异、解决问题途径的差异,也会出现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数学综合实践课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只有充分的合作交流,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才能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呈现出来;只有充分的合作交流,才能让学生明晰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和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只有充分的交流,师生间、学生间才能彼此增进了解、激活数学思维并共同分享活动的喜悦。例如《上学时间》综合实践课,教师先指导学生如何测量时间和作记录,启发学生设计调查方案,然后自己动手实际调查。在调查记录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展示数据,鼓励学生从中发现信息。学生得到的信息可以是多方面的;虽然每天上学途中需要的时间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通过一个星期的调查可以知道“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以知道上学途中需要的最长时间和最短时间等。在展示的基础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比较自己和他人的调查结果,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包括大多数同学上学途中所需要的时间,同学中最长和最短的时间。还可以将时间分段,统计每个时间段的学生人数,得到表格或者统计图。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体会分析不同调查结果,学习他人之长,激活数学思维。

四、在学做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例如《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实践活动课: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并分类?想一想:应当如何确定分类标准?按照这些标准可以分成几类?然后具体操作,并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式把结果记录下来。此活动,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试一试,让他们在困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反思,再动手实践、归纳概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数学本质一样的、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在交流、讨论与反思等活动的作用下,他们的原有经验得以改造和提炼,完成数学活动经验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生长,帮助学生学习反思他们自己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缄默知识,探索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并逐步上升到理论水平,长此以往,学生便在“综合与实践”中学会了“数学地思考”,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条理、清晰,促进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实践智慧的生成。“学”“做”并行,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真正体现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作者简介:冯江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数学思维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