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8-09-26 11:14陈云玉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实践生活化小学数学

陈云玉

【内容摘要】小学生是思维活跃,注意力难以持久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数学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长时间保持学习的高昂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尝试和创新了很多优良的教学方法,其中生活化教学,以贴近学生教学实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实践

随着人们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的进步,数学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数学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存在,在很多重大的问题的解决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发现,新的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的联系逐渐加强,并逐渐使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1]。本文做一综述讲解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能够使用数学的思维的思考日常生活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日常生活的情景,从而促进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比如,在讲解小学数学中的方向和路线中,教师可以先根据教材,讲解天安门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建筑,还有天安门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方向的建筑的情况。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可以讲解我们所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是学生的家,并描述学校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什么建筑,学校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方向有什么建筑。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下,自己的家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什么建筑,自己家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方向有什么建筑。促进学生将数学的知识与日常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分辨方位[2]。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想要达到数学生活化,需要为小学生打开通向数学世界的门,根据小学生已有的经验,并指导患者认真观察日常生活,将数学的规律,数学的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一一联系,从而将学生的生活数学化。在讲授数学问题时,注意使用生活化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问题,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小学讲解《统计》学时,教师主要讲解简单的统计表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让学生能够根据统计表或者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够在生活运用。在课堂教学时,引入足球比赛,使用统计表统计足球比赛的结果,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统计的了解,明确统计的目标。

三、课堂练习生活化

在学生学习新授的知识后,进行课堂练习,能够巩固学习的知识,还能够考察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运用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学需要对课堂练习具有足够的重视的态度。教师需要在课堂练习中选择与生活联系密切内容,设计生活化的习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外,设计生活化的習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小学生的年级比较小,主要使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能力比较小,因此,数学教师使用生活化的课堂练习,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内容,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让学生使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3]。比如,在讲解《升与毫升》时,在教学导入中,提问学生,1杯水的容量是300升还是300毫升;一瓶可乐的容量是500升还是500毫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在课堂练习中,可以设计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题,如我有一杯300毫升的牛奶,我喝掉100毫升后,填满上水,再喝掉200毫升,填满水,全部喝掉,问我一种喝了多少升水,喝了多少升牛奶?这样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提高学生对升以及毫升的换算,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数学思维。

四、课后巩固生活化

小学数学的知识具有综合性以及抽象性,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困难,不容易达到完全内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的知识进行延伸,指导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使用形象的方式教导学生,能够促进学生达到教学内化。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将数学知识进行拓展,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的能力,另外,拓展的知识与生活有重要的关系,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回家后,测量自己的卧室,客厅的墙面的表面积,如果使用1平方米的瓷砖需要多少块。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计算篮球场的面积等。比如,在学生《比和比例》时,可以组织学生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学校的国旗的高度,学校一个多年的松树的高度等。通过这些拓展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五、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在新课改中实行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设计日常生活的情景,能够拉近现实世界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从而减少学生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将课堂上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生活中动态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师讲解一个问题情境,一天,妈妈拿了三个苹果给三个宝宝,第一个宝宝给了一半,第二宝宝说,“一块不够,我要2块”,妈妈将第二苹果切成4份,分了第二个宝宝两块。第三个宝宝说“我要三块”,于是妈妈将第三个苹果切成6份,分了第三个宝宝3块。三个宝宝都很满意。请问,哪个宝宝得到的苹果多。学生根据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积极的思考,最终由教师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总结,将分数这个概念引入,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张婷等[4]研究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重复性以及可行性。总之,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 林启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6):168.

[2] 马海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J].新课程·中旬,2017,(10):154.

[3] 陶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J].读写算(教研版),2014,(16):362.

[4] 张婷.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2017,14(32):143-146,149.

(作者单位:漳州市龙海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实践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