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教学模式的《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以“起动机的分解检测”学习任务为例

2018-10-09 07:03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陈永旺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16期
关键词:起动机知识点教学内容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陈永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出现了微型学习、微型课程和微课程等概念,并逐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汽车电气设备检修》是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包含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及电压调节器、起动机、点火系、照明及信号系统、仪表及报警系统、音响系统、安全系统和辅助系统等知识模块,课程内容繁多,学生学习起来吃力,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发现实施微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 微教学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

1.1 微教学概念

微教学是指将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进行细化,分解成若干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单一知识点或技能点,并使用新的评价标准评价学习效果。对知识点的细化要综合考虑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教师随意地对知识内容进行分解。教师将教学内容拍成微视频或微课,学生在课后可以反复观看学习,达到强化学生知识能力或专业技能的目的。

1.2 引入微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形势。现在职业教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的学情,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职业学校学生课堂自我控制力不强,不能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改造,以碎片化的形式组织教学。由于不同车型的外形结构和技术参数存在差异,所以《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教学内容繁多且复杂,在本门课程中引入微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教师对课程内容重新整合和分解,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1.3 微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微教学设计是将知识点和技能点细化的教学设计,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微”和“教学设计”两方面。具体来讲,微教学设计至少应具有以下3个特征。

(1)教学目标针对性强。微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制定要求是一样的。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易于他人理解,当学生完成某一工作任务时可以对照教学目标来自行检查是否达到了学习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一般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同时教学目标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具有针对性强的特征。

(2)教学内容碎片化。在微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被精练分解为单一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在组织形式上呈现零碎状态,每个技能点往往是单一的工作任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各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却在整门课程体系上具有关联性,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

(3)教学方法多样化。在微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可以借助多媒体、互联网和数据库等各种手段和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 “起动机的分解检测”微教学的教学准备

(1)知识点分析。“起动机的分解检测”教学内容选自《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的项目四起动系统中的“课题4:起动机的检测及使用注意事项”。“起动机的分解检测”学习任务位于“起动机构造与工作原理”与“起动系统控制电路”之后,属于起动机知识的实践应用。这一学习任务也为后续汽车电气系统故障检修部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该知识点是课程的学习重点,其检测方法是技术关键点,该知识点的选择体现了“微”的特性。

(2)学情分析。《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教学对象为五年制高技汽车电器维修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及汽车构造等课程,已具有一定的汽车维修实践能力。但他们在理论学习时热情不高,实践操作时团队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因而,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结合对学生学情分析的结果,使制定出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3)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当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涵盖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针对“起动机的分解检测”这一学习任务,制定的教学目标具体为:能够进一步熟悉起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万用表等检修工具;能够利用信息检索方法,查询起动机相关技术参数;掌握起动机正确检测的操作流程;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按照6S管理规范及时整理工量具等设备,打扫干净场地。

(4)教学设备。在微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发挥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的功能,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本次课的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教材、课件、万用表、十字旋具、起动机和示教台等。

图1 起动机的分解检测流程图

3 “起动机的分解检测”微教学的教学过程

“起动机的分解检测”微教学以情景导入,然后采取任务驱动法,具体包括导入新课、知识讲授、教师示范、学生操作、课堂评价与布置作业5个环节。

(1)导入新课。新知识点讲授之前教师先创设实际情境,合理化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该部分用视频再现情境——客户发现汽车发动机无法起动,打电话给4S店服务顾问,4S店安排修理人员到现场技术援助,经检查后怀疑起动机自身发生了故障,需要进行起动机的分解检测。

(2)知识讲授。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教学手段来讲解起动机的各组成零部件及检测项目,使得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形象,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他们的眼球。起动机的分解检测项目主要包括电磁开关的检查、电枢的检查、电刷与电刷架的检查、磁极的检查以及单向离合器的检查等,如图1所示。

(3)教师示范。教师示范是一种最为直观的技能教学方法。根据本次课的内容,教师示范过程包括4个阶段,如图2所示。教师现场边做边讲,这样学生现场可以很直观地学习起动机的分解检测操作过程。教师在示范时,不但要注重起动机的分解检测本身知识的介绍,还要强调操作的规范性,更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训练。

(4)学生操作。教师示范操作之后,学生按照准备相关工具、起动机分解检测前的工作、起动机的分解检测操作和做好6S管理流程进行技能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资料查询起动机的各检测零部件的技术参数,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实施起动机的分解和检测。另外,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个别学生加以重点指导。最后,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现场6S管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图2 教师示范过程

(5)课堂评价与布置作业。课堂评价时,教师应关注学生操作过程的正确性、完整度和情感合作等方面,以表扬学生为主,并提出一些建议。教师还应选取课堂重点知识,与学生一起复习巩固,并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布置作业,使所学知识能够得到巩固、提高和应用。

微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深度剖析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程的所有微知识点,优化课程体系,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课程的重点知识和必备的操作技能,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起动机知识点教学内容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2019款奔驰A200车发动机无法起动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迈腾B81.8T起动机无法启动故障诊断分析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发动机阻力矩计算和起动机介绍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