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心理学知识

2018-10-21 12:53孙俊芳
文存阅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辅导员

摘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之一是抓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本文从七个方面介绍了辅导员应具备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与技能对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辅导;心理学知识

心理辅导是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有些辅导员认为心理辅导应该是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的职责,与自己无关。事实上,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目的是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少数学生,由心理咨询师开展,专业要求较高,目的是帮助学生摆脱困扰,排除心理障碍,恢复到健康状态。因此,心理辅导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辅导员也是主要工作人员,辅导员要想在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当其冲是掌握以下易理解易运用的心理学知识。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的领路人,需要系统地学习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如自主性与依赖性共存,自豪感与自卑感互现,情感封闭与交往需要冲突,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滞后矛盾,他们依然处于“心理断乳期”,自认为远离父母独立了,可是独立处理矛盾的能力较差,如果处理不善,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特点

新生面临着不适应生活环境,思念家人,有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大学里五花八门的学习内容应接不暇,学生对老师的授课方式不适应,学习方法还是沿用中学时期的,不懂得自主学习;班级和宿舍同学来自不同地域,相处时会遇到很多困扰;理想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的差距等问题,让不少新生感到无所适从。

大学生在学习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目标和方法不恰当、考试焦虑、缺乏学习动机等等。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常表现为敏感、自我中心、自我封闭、嫉妒、羞怯、社交恐惧、冲动等,以及异性交往中出现的单恋、多角恋、失恋,性行为和性心理障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有孤独、空虚、自卑、抑郁、网络成瘾、自杀。

三、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单亲家庭大学生容易内心脆弱,敏感,他们渴望亲情和友情,对友情的占有欲较强,在交往中过度付出,很容易“受伤”,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有心事沉默寡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他们遇到困难往往比较消极悲观,容易因家庭原因感到沮丧、自卑、忧郁、敏感、戒备心强。

贫困大学生往往自尊心很强,同时自卑心也很强。部分贫困生因经济负担而背上心理负担,与人交往时顾虑重重,怕被人看不起,甚至故意把自己封闭起来,沉默寡言。有自杀征兆的以及家人有自杀的学生,属于高危人群,患有严重心理疾病或精神病的,也属于高危人群,都要及时干预。

四、变态心理学知识

辅导员还要学会鉴别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重点要了解神经症和精神病的特点。

神经症是一种持久的精神障碍,病程以年为单位,至少三个月,病人感到痛苦,无法摆脱,喜欢诉苦,会主动求医,但是医学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生活、学习、工作会受到影响。典型的神经症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神经衰弱和躯体形式障碍。

精神病病人没有自知力,觉察不到自己的痛苦,更不会主动求医。他们常会出现幻觉、妄想以及心理行为紊乱。辅导员要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介绍到心理咨询中心,神经症和精神病学生需要转介。

五、不同流派的心理辅导技术

合理情绪疗法是由艾利斯提出的,也被称为ABC理论,他指出A是誘发性事件;B是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我们认为自己的糟糕情绪和行为是由某件事情导致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真正引起人们行为和情绪反应的原因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而不是事件本身。要想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首先要改变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

放松训练是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松弛法,想象放松法。通过系统地训练,个体能够掌握这种自我调节的方法。

系统脱敏法属于行为疗法, 其基本操作是先让求助者把其恐惧的事物建立焦虑等级,然后让其在舒适的环境中充分地放松下来,接近其焦虑等级最低的事物,使用放松技术让其对抗焦虑的事物,直至该事物失去焦虑的作用,用同样的方法逐渐接近焦虑等级更高的事物,直至焦虑完全消失。

六、心理咨询基础知识

辅导员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咨询技术的基本功,这些技术非常实用。如尊重、真诚、热情、同理心、积极关注、倾听技术、面质技术、开放式提问技术、具体化技术等等,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技术。此外,辅导员还要注重非言语行为对沟通的重要影响,培养自己的亲和力。

七、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的成员都是同辈群体,成员在团体中对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问题,自由地表达自我,获得朋辈群体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在聆听他人立场的基础之上,多视角地分析和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整合多渠道和资源。团体辅导节约了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低效率高。

总之,心理学知识是辅导员职业化所必需的,是其完成心理辅导工作必备的知识与技能,需要熟练的掌握,再与其他工作相配合,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琳琳.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积极效应[J].吉林: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51-52.

[2]丛林.团体心理辅导: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应用[J].沈阳:高教高职研究,2009,(3):202-203.

[3]罗京滨,曾峥.大学团体心理辅导实操指南[M].广州:大学出版社,2009.

[4]方颖.心理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9.

作者简介:

孙俊芳(1985年—),女,汉族,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集宁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基金项目:

该文系集宁师范学院班主任、辅导员研究项目“心理辅导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sxy2017001)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