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兴趣

2018-10-29 11:07余学敏
读天下 2018年19期
关键词:好奇操作自信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其内部的动力,才能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自信;好奇;操作;情境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而且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探究新的知识。

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新颖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乘法分配律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他们讲了高斯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的故事。学生听了这个故事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从而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二、 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学困生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缺乏毅力,自卑感强。教师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学会数学,学好数学,变以往学生“要我学”的被动心态为“我要学”的主动心态,同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遇到困难时采用激励性语言多层次激励和帮助,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扬长避短,并给予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的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即使将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会轻言放弃。

三、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实物素材(乒乓球、皮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各种包装盒等)。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摸一摸。然后问学生:“这些东西你们认识吗?这些东西里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随即对学生提出要求:“那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学生马上动手操作,进行分类。各组分完后,组织学生交流:“你们小组把物品分为几类?是怎么分的?”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给它们起名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形状的物品,它长什么样?引导学生动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特征,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动手操作,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從而更乐于学习数学新知识。

四、 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人的认知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本身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巧设问题,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保证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得到满足,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增强认识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条件。

五、 让数学课具有实用性、诙谐性和趣味性

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依葫芦画瓢,要让学生记住很多公式、定义、定理、法则,就必须想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有趣。

例1在讲“去括号”法则时,我是这样引入:

(1)小华的妈妈上街卖柿子,她的衣兜里原有a元钱,卖柿子得了b元,买辣椒去了c元,问:小华的妈妈还有多少钱带回家?

(2)小华从家带着a元钱来上学,途经超市,他到超市买了b元的笔记本,c元的火腿肠,小华还剩下多少元钱?

要求学生列出所有可能的式子:(1)a+(b-c)或a+b-c,(2)a-(b+c)或a-b-c,即:(1)a+(b-c)=a+b-c,(2)a-(b+c)=a-b-c,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后给出法则。这样的教学从实际生活出发,学生易于接受,学起来不感到生硬。

六、 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数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数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总之,学生具有浓厚的学数学的兴趣,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则在学习数学中显得主动,学得愉快,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相关学科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其内部的驱动力,才能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

余学敏,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好奇操作自信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