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流行歌曲促学古典诗词

2018-11-14 13:21蒋骏
考试周刊 2018年99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古诗词教学结合

摘 要:古典诗词是中国的知识瑰宝、民族精粹,古诗词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将与古诗词相关的歌曲引入教学,有助于学生领会古诗词的内容、意境和情感,也使古诗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流行歌曲;结合

《中国诗词大会》于2016春节期间开播,连续三年制作了三季节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武亦姝、陈更、彭敏等具有深厚古诗词素养的年轻选手脱颖而出,他们以其不俗的实力、渊博的知识被网友交口称赞。有学者表示:“兼具典雅韵律与人文精神的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仍能引发情感共鸣,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2018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联合央视创造传媒制作推出了中国首档大型原创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搜狐网)。这档节目邀请了多领域的专家到场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其中有古代文学方面的专家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也有音乐方面的权威如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还有著名主持人曾宝仪、著名音乐人庾澄庆等均是鉴赏团成员。成龙、杨洪基、王力宏、王俊凯、凤凰传奇、孙杨、胡德夫等近百位经典传唱人用流行传唱经典。这档节目同样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

目前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并规定了61首初中生必背古诗文。但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教学也仍以应试为主。有时候老师把诗词讲得兴味索然,或者翻译得过于直白,都会影响到诗词本身的美感。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原诗“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并举,给读者营造出黯淡凄凉的氛围,而一些诗歌赏析类的书籍将之翻译成“枯藤缠绕着老树,老树上停着黄昏时归来的乌鸦”,就使得诗歌本身豐富的意蕴变得狭小了。学生在学习诗歌过程中,本来可以借助意象发挥想象,从而在咀嚼文字中获得美感,现在变成了枯燥干巴、逐字逐句的翻译,对于学生对诗歌的品味感悟是极为不利的。而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也把书读“死”了。

其实学生并不是排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也需“接地气”,进一步切合时代的需要,并借助现代传媒进行传播,流行音乐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诗词与音乐是同根同源的,是相辅相通的,诗从诞生那天起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都是可以唱的。《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唐代旗亭画壁的故事,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中云“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都告诉我们唐诗宋词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只是后来曲谱和音调渐渐失传了而已。

有人把古代文学和流行歌曲视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别,蔚岚在《月光今照菊花台》一文中提道:“在内地,长期以来国学与流行音乐,被有意无意地分隔。一个居庙堂之高,一个处江湖之远。”“而在香港,一直‘文脉未绝。古典诗词与流行文化的分野,没那么大,二者互相嵌入,彼此滋养,焕发勃勃生机。著名华语作家金庸、梁羽生、琼瑶,很多时候直接以词牌名标注小说的章回。”

现在有些地方诵读国学经典过于追求形式,比如让学生穿古装,拜孔子等等,没有考虑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自然遭到学生厌弃。青少年缺乏兴趣,古诗词的推广也无法展开。而一些作曲家直接给古诗词谱曲演唱,例如王菲演唱的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歌词的《但愿人长久》;或者引用化用古诗词,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霍尊的《卷珠帘》等;也有的加入古中国的意象,以“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做引,以“牡丹、宣纸、宋体字”入画,用“琵琶、胡笳、古筝”入曲。在流行歌曲中加入中国古诗词元素,这种做法逐渐流行,年轻一代对此很感兴趣,将之称为是“中国风”音乐。

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播放古风歌曲,让学生伴随着悠扬歌声品读古典诗词,不但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能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受到美的熏陶。这同时体现了语文学科与音乐学科的融合。以乐入情,以乐助教,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正确地树立,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古诗词的意境中,感受作者的悲欢离合,继而走近古诗词,读懂古诗词。这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教学手段。

比如在给初三学生在讲授《诗经》中《蒹葭》一诗时,我播放了著名女歌手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悠扬的乐曲空灵缥缈,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主人公委婉惆怅的相思怅惘之情。作者所表达的怅然若失又热烈企慕的种种情愫,不言自明。晦涩难懂的古典诗歌在流行歌曲的白话歌词演绎下,变得通俗易懂。无须教师过多的阐释,学生经过聆听乐曲已经很好地理解了诗歌内容,把握了诗歌情感。当然,《在水一方》是歌词,并非《蒹葭》真正意义上的翻版,在情感和意境上都略逊一筹。《蒹葭》在真挚情感的抒发、空灵意境的营造、诗人-河水-伊人结构的组织上都要高明得多,使本诗具有难以穷尽的哲理意味。但歌曲胜在其通俗易懂,为更多的现代人接受。因此,歌曲也能传唱不衰。

此外,我还开设了名为“我爱美歌词”的校本课程,设计了诸如“《人面桃花》与杜甫战争诗中女性形象”“《卷珠帘》与李白的《怨情》”“《寂寞沙洲冷》与苏轼的《卜算子》”“辛弃疾和羽泉的同名歌曲”等专题。通过流行歌曲与诗词的比较鉴赏,扩写、续写等作业设计,帮助学生阅读相关诗词,了解大意,培养其对唐诗宋词的兴趣,对于一些诗词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中华古典诗词是民族精粹、知识瑰宝;流行歌曲是时代的产物,情感的抒发,二者结合,使得古诗词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作者简介:

蒋骏,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同济中学。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古诗词教学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