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特点探寻

2018-11-20 11:56何鸿唐燕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初中生语文

何鸿 唐燕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初中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对应的生活经历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也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从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仔细探索初中语文学习习惯呈现出的新特点,努力探寻和挖掘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新方向、新策略,深挖新特点,总结新策略,对推动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水平的提高,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特点探寻

一、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长期性

分析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长期性的特点,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不同的维度去探讨。“语文”这一名称问世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但要追溯语文教育的历史,那是非常悠久的。在古代我国已经对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语文教育已和政治、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教育同等视之。人文性、工具性和基础性的语文学科特点已有所显露。语文学科包涵的内容繁杂博大精深,知识之间的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好语文必须从基础知识的开始循序渐进。小学时期的语文学习是拼音、字词、句段,这一初步积累阶段主要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基础。跨入初中,学生接触的知识更加宽泛和深奥。从认识简单字到生僻字;从诗歌的朗诵到古文的理解;从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到领悟文章内涵,探究文章的艺术特色、艺术结构、表达感情等,与作家思想情感的激烈碰撞,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因为理科通过短期突击训练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而语文成绩的提高不可一蹴而就。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科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所以在学习语文学科时我们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二、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综合性

语文学习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资料来源等方面。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则是语文学习内容。

先谈谈语文学习内容,语文学习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涵盖了我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也包括纵横几万里各地的风土人情;再谈谈灵活多样的语文学习方式,其范围也是非常广泛的,包括书本知识、实践活动、课内学习、课外学习、个体探究、合作探究、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等;而说起语文学习资料的来源则非常广泛,学生既可以从课内外书籍、报纸杂志、电视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等媒介上学习掌握语文知识,也可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中学习语文知识。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非常强,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不仅囊括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体现着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所以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必须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恰恰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三、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自主性

“语文是一门主观感受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注重学生个体的内在体验。”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相关论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出现。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文所呈现的信息,不同学生就会有不同的解读,内心理解和感悟也不同,语文学习习惯的自主性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对文本解读有独特性思考,在文本的解读中应该不盲从、不能人云亦云,不唯师从,不偏信相关参考资料的观点,只有坚持自己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语文才能达到较高的

层级。

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公,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有了自己的见解,不再认为老师和家长所说的都对,在学习和生活上自己逐渐开始认识和探索。教师在初中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成了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将新课改理念完全融入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原则,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无论是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还是学校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都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程与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息息相关,单一的依赖教师课堂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研究表明,在同一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凡是能善于独立思考、乐于积极参与的学生,都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生活性

语文作为交际工具,与社会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特别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已突破了课本范围。在语文学习广度和深度已经跨越了课堂教学的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向已经从学校、家庭延伸到社会层面,深入到人的精神生活、社会交往的各个方面。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认知、掌握、理解其他学科知识,学习者可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广泛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指导学习者熟練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内心也获得真实而独特的精神感受,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也迎刃而解,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学习上进一步反思和改进。语文学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沃土,是活水源泉,是语文能力的根源,只有明白这个道理,学生学习语文的意义才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陈元芬.初中语文对比教学实践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2(2):56-57.

[2]尹全妮.浅谈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好家长,2017(50):100.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科所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7]GHB1282。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初中生语文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