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例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

2018-11-20 11:56祁文霞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合理与否,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它是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存在着很多问题,以实例为主列举了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中的问题,以期能给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借鑒和帮助。

关键词: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提升;教学目标;确定与实施;问题举例

一直以来,语文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严格意义上讲它是语文教学目标的另一种形式的呈现。能力和素养是相辅相成的,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助于素养的提升,反之亦然。新的课程标准有“不刻意追求知识系统的完整”这样的表述,其实,对繁如星辰,琐碎而零散的语文知识而言,这样的表述给了我们更大更自由的学习空间,对知识的学习和接受是有益无害的。关于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中说:“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一点指出了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如果教学目标的制定出现了偏差,必然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目标关注了教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学的差异,强调了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理解接受能力,或只重视了课前计划,而忽视了这个计划是否是可行的。对于教者而言,年级虽然相同,但同一个班里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却是有差异的,因此老师对学生学情有足够充分的了解,目标设计才能关注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保证课堂的效率。

二、知识与能力脱节,两者之间缺乏联系。三维目标并非是各自独立的存在,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学生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及其目的的完整呈现,所以,必须要突出内在的联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具体表现有些目标只注重知识的识记讲解,而忽略学生内心的感悟、个体的经验,这种做法是把学习当成了接受死知识的机械的过程,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这些关乎能力的问题可以说根本没有顾及。现以《陋室铭》为例作一比较。

例一:教学目标

1.了解“铭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例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

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3.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明显可以看到例一中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设计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同时也无法体现逐层深入的学习过程。这样的目标设计使得语文课堂沦为灌输零碎知识为主的填鸭式课堂,于想象能力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背道而驰的。

三、目标设计过于笼统且存在“假、大、空”的问题,缺乏实际操作性,所以很难达到。例如有老师在教授《与朱元思书》时,对于教学目标有这样的阐述:反复地阅读文章,丰富学生对优美语言的感知能力。培养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社会,学习借鉴古人的进步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很显然这样一个目标太过笼统,没有实际操作性,且涉及的范围太大,对于实际授课的老师来说根本难以达到。反观之,有老师为这节课做了这样的设计:

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并读出文章韵味。

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理解大意。

品味:揣摩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了解景物描写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后一个目标既全面又具体,同时操作性强,而且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之间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关系可见一斑。因此,目标的设计要想在课堂上有成效,必须要做到有具体的内容、有可操作性、要切实可行。

四、情感、价值观引导方面过分牵强或者生拉硬套。

示例1:

《旅鼠之谜》(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示例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旅鼠的行为上反思人口问题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其他问题。

很显然,例2中的目标和课文内容联系密切也更加具体,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容易。例1的目标有点牵强。

归根结底目标设计合理与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课堂作为具体实施这一目标的主阵地,就是要引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文本,回归到传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的正确道路上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课的效率,让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不再沦为一句空话。

注:本文为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提升藏区学生汉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号WW[2017]GH363)教研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祁文霞(1973-09),女,甘肃武威人,汉,本科,一级教师,天祝县民族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
隧道工程教学体系改革方法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