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语文小课堂,走进生活大天地

2018-11-20 11:56杜尚仕秦燕玲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语文语文教学生活

杜尚仕 秦燕玲

摘 要:“大语文”教育观的提出对新型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具有实践性意义。从“大语文”教育观中发现,要想搞好语文教学就必须重视和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以外的语文教与学的广阔天地,这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的大课堂。

关键词:“大语文”;语文教学;生活

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张孝纯先生说:“语文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走进现实生活呢?

一、在口语教学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听说互动交流,从而提高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不是听和写的简单相加,而是师与生、生与生,以及群体间的双向互动。互动是口语交际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自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更为重要的是能在真实、自然的交际情境中无拘无束地交流、沟通。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形式,善于寻找让学生交际的源头,并发散开来,将交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活化,拓宽说话渠道,让孩子们在富有个性的思维和表达中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来培养他们人际交往的胆量和勇气。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方面,“教师应当努力使阅读教学与学生个人的和社会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以形成、保持和发展阅读动机和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欲望

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极大地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为师者只要能创设出恰到好处的生活情境,就会使学生觉得自己仿佛要去拜访自己仰慕的名人、要去游山玩水,仿佛要去和伙伴们做游戏。比如我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体验一次走近动物的语文之旅,出发前,老师要送大家几只小鸟,算是为大家鼓鼓劲、加加油!(多媒体播放几种不同鸟的Flash动画)听了清脆悦耳的鸟鸣,看到各种各样的鸟儿。喜欢吗?(生尽露欣喜之情。)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有时,我们确实可以看见人鸟嬉戏的情景。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人类对它们的伤害太多,以至于鸟在人类面前总是显得生性胆小、心存戒备。那么,人和动物应如何相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作品《珍珠鸟》,走进人鸟相处的生活,相信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

(二)还原文本语境,揣摩文本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像《老王》这样的写生活中的小人物类型的文章,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因为他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像老王一样的小人物,因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类比、去思考,对于人物的解读或许会更加准确到位。实践证明,对于文本中那些抽象的语言环境,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可以体验的生活情景,让他们身临其境,亲身去体验、去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只有如此,才能得其真味。

三、在写作教学方面,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注重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

(一)观察、体验生活,强化课外练笔

我们发现许多学生面对写作有两种困惑:或不知写什么,或不知该怎么用语言表达。基于这些困惑,就不能仅靠作文课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要下大力气去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随时用笔记录生活感悟及心灵火花的习惯。写作时缺乏材料如同做饭时没有米面。而材料从哪儿来,课外练笔就是积累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练笔,就要仔细观察周围情况,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元好問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意思是说只有像杜甫那样“亲到长安”,对客观的描写对象有了实际的接触和体验,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写出富有神韵的句子。于是我常建议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了解社会。这样一来学生长了见闻,自然就有了倾吐的欲望,写起来就有一种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快感。

(二)观察、体验生活,积累鲜活语言

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常有“无法形容”的窘境,要想改变这种窘境并提高作文的质量,就必须在脑海中储存大量的语言素材。厚积才能得心应手的薄发。除了通过海量的阅读,还可以通过感悟生活来积累。吴敬梓的“撒泡尿自己照照”,赵树理的“驴屎蛋上下了一层霜”都是生活中的群众性语言,活泼、生动,极富表现力。因此,我们在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不能忽视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精言妙语,汲取生活中的语文营养。

实践证明,语文学习绝对不能只靠课堂,生活才是语文学习的大天地。只有当语文课堂走入生活并与之交融时,语文教学才真正拥有生命的活力。拓展语文课堂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课题。作为农村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开发与利用这广阔天地,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当然这是长期坚持不懈潜移默化于点滴之中,滋润心田于细无声处的功夫,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

注:本文系2017年度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拓展语文课堂,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方法及效果研究》(课题立项号:WW[2017]GH22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大语文语文教学生活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大语文”视野下的阅读培养方式探究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