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旅游资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18-11-20 11:56林隆芳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林隆芳

摘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地理学科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地理课堂中渗透家乡的旅游资源地理知识,结合课堂上所学的地理规律,活学活用,使得地理课堂生活化,对建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资源;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地理学科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以尤溪旅游资源为核心线索,从时空发展的角度引领分析学生熟悉的家乡,提高区域认识能力,利用地理中自然和人文社会多角度分析尤溪旅游资源以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加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一、认识尤溪旅游

(一)旅游资源与地理课堂教学的关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初中学生由于成长阅历的限制,对课本的全球性、全国性的案例理解常缺乏亲身体验,理解上存在不少困难,地理教师如能利用乡土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对地理原理的理解,构建开放性地理课堂,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

思路。

(二)尤溪旅游的特点

尤溪县地处戴云山脉北段西部,境内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中部低,西北与东南山岭耸峙,千米山峰林立,山间盆地及河谷平原错落其间,尤溪河斜贯南北。全县海拔差异较大,最高峰大漠山海拔1472米,最低处海拔72米。尤溪县地处北纬26度以南,东面距海约100公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县内地形复杂,海拔悬殊,县内各地气候分布差异较大。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不同河段不同的水文特征为以尤溪旅游资源为案例讲解地理自然要素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尤溪县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悠久丰厚,建筑文化、理学文化、民俗文化等交相辉映,别具一格,是一个多元文化集合的“千年古县”。近年来,尤溪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经济的腾飞和县政府对旅游事业的投入,形成了一批如工业园、高铁车站等具有现代气息的人文景观,为分析地理社会经济因素提供了真实的素材。

二、尤溪旅游资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一)利用尤溪旅游资源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乡土旅游资源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在课堂中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时,要善于把教材案例和乡土旅游资源案例两者有机结合,相互对照。

1.自然因素

如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用罗非鱼在闽湖泛滥成灾,而在柳塘水库却放养失败为案例,提示学生从罗非鱼原产地、习性入手,利用卫星地图和网上资料认识两个水库的纬度、海拔差异,从分析两地气候的不同上找原因。学生很容易得出柳塘水库由于纬度与海拔的關系冬季水温低于12℃而使罗非鱼难以过冬的结论。

2.社会经济

如在分析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时,以洋中桂峰古民居为例引发学生思考,洋中桂峰古民居的兴旺与交通密不可分,可从“桂峰的地理位置不在主要交通线上,为什么历史上这么兴旺?”引入,再介绍资料,历史上尤溪至福州的一条官道从桂峰经过,是尤溪内地达官贵人、商贾小贩和艄排工人往返福州的必经之地和食宿的唯一中转站,促使桂峰迅速地繁华起来。

(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地理教学中以家乡的旅游资源为案例,能更有效地反映家乡的社会与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等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家乡旅游资源案例的学习,对家乡旅游资源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能够了解家乡的地理区位特征和经济发展优势,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可持续发展的

观念。

(三)通过家乡的旅游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我们学校地处山区,大多数学生没有出外旅游的机会,外面世界虽然精彩但直观感知太少,知识面狭窄,在课堂中以家乡旅游资源作为案例分析,结合自己参与家乡的旅游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旅游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自身旅游获取家乡的旅游资源地理信息,使学生熟悉家乡,提高地理区域认识能力。

三、尤溪旅游资源在地理课堂教学渗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尤溪旅游资源在地理课堂教学渗透应是有利于地理素养的提高而不是负担

尤溪旅游资源在地理课堂教学渗透应本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的认识,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进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对所用旅游案例能用则用,结合教学需要多种方式呈现。在课外布置调查任务,应为学生预设调查问题,教给学生访问途径和必要的方法,并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最后适量分析调查,大多数学生能得出结论为宜。

(二)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认真收集资料,分析其中的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使尤溪旅游资源在地理课堂教学得到有效渗透

教师课堂上让学生理解大纲规定的地理现象与成因是根本,利用旅游资源是途径,教师对本乡本土的旅游资源虽有接触,但本土旅游资源包含的地理原理往往是一鳞半爪,支离破碎,互不联系,教师应对教学大纲理解足够深刻,平时把零碎的旅游资源材料整理成系统的课堂地理教学案例集,并不断完善,才能做到教学上灵活有效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郭冬莲,李建.新课程背景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J].教育学术月刊,2010(2).

[2]李红莹,林宪生.大连旅游资源的地理教学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