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文学教育于个性阅读中

2018-11-20 11:56陈翠平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味文学作品文学

陈翠平

语文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学教育则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文学教育中紧紧围绕学生的个性阅读,通过对文学作品精髓的探究,对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因素挖掘,渗透个性教育呢?我在和学生共同学习《麦琪的礼物》一文时,重点依照“理解”“品味”“感悟”三个版块,层层推进,且分别用了三个句式“读……我发现了……”“读……我体味到了……”“对于……我想说……”串联其间,以师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拟写格言来汲取作品的精美。

一、创设情境,引起情感共鸣——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富有激情的一面,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活力。同时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

我这样设计导语:(背景音乐《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得到爱?为了爱你们愿意牺牲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吗?大家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听过这样的故事吗?(学生交流)同学们讲述的故事很感人。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欧·亨利用心酸的幽默、含泪的微笑也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让我们一起用心感受吧。

这样的导语设计首先将学生引进一个体验生活中美好情感的氛围,而后通过学生的交流,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即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需要一种真挚而纯正的爱。然后引出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

二、发挥想象,再现人物形象——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语文是思想交际的工具,也是学生个体生命阅读、表达、交流的基本工具,个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还给学生真正的“交流”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这一环节我设计师生默读课文,用心揣摩两个主人公的动作、心理、语言、神态,读完后,师生结合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相互交流自己在作品中的独特发现,再现人物形象。在学生初步的个性阅读基础上,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师生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凭借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放飞自己的思维,尽可能在文字的启发下完成对人物形象的感受。

三、借助联想,品味人物情感——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就是对文学作品营养的内化,而不能是简单的记忆和理解,而应该是学习者带着自己独特的心理感

受、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对学习资源的整理和吸收。

我是这样设计的,师生再读课文,选择精彩的片段,分角色朗读并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完成对两个主人公之间真挚感情的品味,然后用句式“讀……,我体味到了……”来表达,积累两个主人公给我们的人格启示,魅力启迪。

学生交流时,说他们体味到了夫妇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体味到了他们善良纯朴、体贴关爱的美德;体味到了他们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这一环节不仅挖掘的是作品的情感因素,而且触及了学生的主观情感,将文学教育的个性教育渗透在潜移默化的分析中。

四、联系现实,实现情感的升华——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理解文学作品精髓的基础上,是学生精神层面感悟和理解能力的进步与发展。学生若想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精髓,必须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启发,进而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的历史与文化氛围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相联系,使学生精神层面感悟和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环节,以教师赠言、学生拟写格言的形式汲取作品的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的精美。

教师赠言:对于德拉、吉姆,我想说,你们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是苦难的生活没有消磨尽你们纯正的感情,你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你们拥有最珍贵的爱。

学生分组讨论,拟写格言并板书。以下是精选的学生格言:

……真正的爱非环境所改变,非时间所磨灭,真正的爱,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生命的精彩。

……问世间什么最美丽,爱情绝对是个奇迹。

……真正的爱情是人类幸福的源泉。

事实上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并深化了文学这扇大门内的许多新奇美妙的风景,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这将使学生更进一步亲近、热爱、陶醉、感悟以后的生活,因为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五、点化情感,提升人文境界——给学生一个成长的课堂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要将眼光由书本知识逐步拓展到教材以外的部分,使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并且在内心中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文精神。

最后我这样设计结束语:读着欧·亨利的小说,我们被文中人物深深地感染着,被人物之间的感人的真爱激动着,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是至高无上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没有地位、贫富之分,它们需要用真挚的爱来支撑,让我们一起用心唱起来……(多媒体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总之,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课程特点出发,文学教育将担起“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任。文学教育是对生命的关爱的具体体现,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和未来人生的关怀。因此,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年龄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人性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尚纯真的情感自会永远流淌在孩子们的心里。

猜你喜欢
体味文学作品文学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体味细节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我与文学三十年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