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安全要讲警钟长鸣事故要防

2018-11-20 11:56张积云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安全意识中小学生防范措施

摘 要:稳定是前提,安全是核心。随着社会转型节奏加快,传统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已经跟不上转型期复杂环境的变化趋势。切实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不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各阶层、学校、家庭等积极地协调与互助,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培养中小学生的防范自救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管理;防范措施

一、辨清内容,明确目标,树立意识要全面

安全是指主观层面不感到恐惧与不适,客观层面不受到威胁与伤害的状态。安全意识是人们总体的认识和评价安全问题的心理状态,它反映了人们在对待安全问题时的道德观念和认知水

平,也体现了人们的某些行为习惯。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则是中小学生对外在事物和内在心理状态进行的安全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评判,也是一种出于安全考虑的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对于中小学而言,安全意识主要包括生命安全意识、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财产安全意识、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安全用水用电意识、消防安全意识、心理安全意识、刑事案件安全意识、治安事件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自然灾害安全意识、国家安全意识等。

影响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强弱的主要因素,一是主观层面认识与判别危险的能力,这是客观环境作用于中小学生心理的结果,二是客观层面对安全的需要,也就是中小学生对客观环境的认识作用于实践并做出行为选择的过程。所以,中小学安全教育必须以全面而深刻的安全大局观念为纲,结合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特点,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指导他们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二、认清现状,分析问题,提高意识有依据

(一)形势依然严峻,意识还需提高

近几年,随着立法工作的不断完善,安全系统工程的引入,中小学安全意识逐渐从被动解决上升为主动预防,步入本质安全化管理阶段。我国中小学安全意识得到不断强化。但是,由于中小学生年龄还小,心理不成熟,对很多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于一些很危险的事也要尝试一下;或者是有的学生平时只知道学习,是典型的“书呆子”,对平时一些安全防护知识比较缺乏,当危险来临时,没有应对措施和保护自己的策略。

从教育部汇总的数据来看,近几年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但与往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上升了5%,受伤人数上升了47%,交通、溺水和刑事案件为事故主要类型,其中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事故占45%左右。

(二)问题颇多,思考也深

1.宏观管理粗,经费投入少

从总体分析,我国现行的关于中小学生安全的法律法规大多属于部门或行业规章,法律约束效力不高,执行的强制力不够,尤其在前期预防方面的规定相对简单,对自护方法缺少具体指导。和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教育上的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较低,只是4%左右,用于安全教育的经费则更少,这直接影响了中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2.联动不够紧,合力作用小

很多人误认为学校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核心,安全教育应由学校来完成。在这种观念之下,社会相关部门、社会人士就很少参与到学校的安全教育中,更不会主动关心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问题。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因为忙而忽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还有一些家长本就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他们无力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安全问题,更无法为孩子提供适时而必要的安全教育,有些家长的某些做法恰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例如,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闯红灯的现象就经常出现,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个体行为存在脱节,必然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

三、挖掘资源,多方合力,增强意识重实效

(一)政府宏观管理要到位

加快校园安全立法工作,使中学生安全教育有法可依,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加强对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中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协同多部门和机构,如公安部门、工商和质检部门、食品卫生管理部门、消防部门等,加强对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管理。

(二)学校发挥主力作用

重视安全教育,消除错误认识,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安全文化。制定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安全教育内容,改进安全教育开展方式,不但要经常宣讲,而且要把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培训相结合。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安全教育素质。

(三)家庭社会合理促进

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家长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让他们能够有能力担负起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重担。在日常的具体生活中,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除了利用口头说教外,更多的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影响孩子。另外,提高中小学生安全意识,需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保证中学生安全教育在时空上的衔接、方向上的一致。

切实提高和增强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政府要从宏观上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政策、制度、法律及资金方面的保障。学校要落实具体的责任,通过知识传授、实践演练等方式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培养自救能力。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社会其他部门和机构要为培养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总之,提高中小学生安全意识,既是政府、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应该共同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孙玉.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

[2]杨旭.校园安全管理的問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3]邹文弢.中小学校安全管理研究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张积云,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9月,籍贯:甘肃省武威市,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二中。

猜你喜欢
安全意识中小学生防范措施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煤矿井下测量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