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研究

2018-11-20 11:56贾永良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赞赏亲子关系家校共育

贾永良

摘 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程度明显加大。为了从传统文化中获取积极向上的知识,探索适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方式,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中华文化进入校园显得很有必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初中校园中传统文化建设的现状,然后进一步对中华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通过研究成果,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关爱;赞赏;亲子关系;柔性的爱;刚性的爱;家校共育;权威

一、初中校园中传统文化建设现状

校园文化对学生素养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但是开展校园文化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为了适应社會的发展,初中校园对于传统文化引入较多,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现象的出现。

第一,学校只注重传统文化的引入,忽略了文化之间的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很多人开始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认为外来的文化就一定是优秀的文化,而一些传统文化就比较落后,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中。

第二,部分学校对平时的传统文化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过于注重一些表面形式,重视一些传统文化活动的举行。学校错误地认为只要通过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就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虽然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但是却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最终影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很多学校都在校园中开展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宣传活动,但是却敷衍了事,过于注重形式,导致传统文化思想观念无法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

第三,缺乏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师资力量,部分学校没有安排专门从事传统教育的老师,在课程设置方面也缺乏理论指导。因为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很少,对传统文化没有产生系统、全面的认识,导致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水平比较低。

第四,对传统文化教学关注度不够,随着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学校出现“看重成绩高低,忽略文化发展”的现象。还有一些学校因为教育者对传统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大多只是停留在古诗、诗词等层面上,无法整体提高学生传统文化认知水平。

二、传统文化走进初中校园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分析

1.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优秀的传统文化,通晓历史

初中生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多,能够记住重要的历史事件,但是针对课本中没有提到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却无从说起。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单单包括千年的历史,还包括很多方面,例如一些思想家的思想、宗教信仰、民间传统艺术等文化,如果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引进校园,可以打破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不仅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可以对知识进行拓展,学到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正确的观念

将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对初中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对事物缺乏客观的认识,所以学校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是相当重要的。但是由于目前教育模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老师也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管理,却忽视了道德教育。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另外,也可以对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教师采用道德教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3.丰富创新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面貌

上文提到,目前学校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所有人都在追求成绩的提高,这样的校园环境是不利于优秀校园文化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受到了限制,因此就应该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校园中,给校园注入新鲜血液,让学习拥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所以要求学校要将德育工作和日常的教学相结合,构建完整的德育教学体系。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学习雷锋月”“文明周”等主题活动,加强学生行为、礼仪方面的教育,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4.促进文化传承,提高学生修养

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重视,同时也注重青年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为社会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

总之,如果想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校园中,我们要立足课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去,搭建一些教学平台,把文化和实际生活也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出最高的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了数千年的文化沉淀,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保护传统文化,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可以摒弃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初中校园文化坚实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校园文化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初中校园,对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也为优秀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所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需要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娇.大文化观视阈下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1).

[2]陈三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瓶颈”和破解之策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

注: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7]GHB1115。

猜你喜欢
赞赏亲子关系家校共育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巧借自然作文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