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农村校园的方法途径

2018-11-20 11:56朱华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古诗文弘扬培育

朱华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加强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学校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播质量,把国学教育通过图文并茂、传授经典、深入浅出等方式在校园传播,让学生能够有兴趣去学习、积累、传承,并在传承和弘扬中着力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学校必须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工作,有鲜明的制度保障和实施方案

学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知行合一,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家喻户晓。本着“高品位、高起点”的原则,对校园进行优秀文化着装:让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显现出“优秀傳统文化”的鲜明特征,特别是学生活场地的墙壁、走廊处要悬挂名人名句、经典故事、国学诗文等,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激励自己增长知识、锤炼品质。让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融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寓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寓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之中,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全方位地培育青少年学习、积累、发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风尚。语文课堂要结合课文内容和教材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国学经典融合到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巩固、迁移内化等环节中;数学课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渊源及涌现出的许多数学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美术课要欣赏古代名画;音乐课要聆听古典音乐,体育课领悟中国功夫的神奇。用这种不着痕迹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国学经典之中,让其产生喜爱之情。

二、构建书香校园、内化优秀文化

为了更好地在校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德才兼备的莘莘学子,学校就要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与具体的课堂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理解、积累运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学校要以积极的态度担当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培育、传承的重任,做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示范引领、宣传、管理工作。让校园处处充满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师生时时刻刻都能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事事都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激励和鞭挞。其次,学校要构建好图书室、阅览室,班级要构建好课外阅读图书角,添置充足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让师生在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中尽情地领略山川河流、古今名迹、人情风俗、美德传统,在经典诵读中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在晨诵暮读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装扮美好人生。

三、开展好第二课堂和大课间活动,老师家长言传身教,培育优秀文化

特长培育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所以老师们要亲自带领学生们组建好兴趣小组,用心培育。象棋、笛子、二胡、书法、剪纸、刺绣、手工制作等是农村人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农活闲暇时节,相邻们围坐在一起,男人们下象棋、吹笛子、拉二胡、哼小曲,女人们边拉家常、刺绣、剪纸、手工制作,孩子们围观学做,从小受到耳濡目染之熏陶;师生共同开展好“晨诵暮读”优秀古诗文活动,引发学生对优秀古诗文的兴趣和喜爱之情。与此同时要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古诗文知识竞赛、举办“中国汉字”书写大赛,“经典诵读”比赛、阅读“经典诗文”心得体会征文评奖活动、评选课外阅读先进班级、优秀读者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青睐;通过举办“纪念英烈”“感恩教育”“优秀传统节日”等黑板报、专栏、手抄报,让学生在具体的承办过程中学会搜集、积累、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途径,更多地了解英烈的光辉事迹和人民群众对“英烈”的怀念崇敬之情,懂得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知道纪念这些“传统节日”的目的意义,以此来了解祖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开展以“尊老爱幼从我做起”演讲比赛、“颂美德、明荣辱”主题班会、“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故事会、为“特困生、残疾儿童献爱心”活动等,评选奖励具有代表性一批批的学生,让典型事例、榜样作用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传承优秀文化的目的。

四、构建家校联动平台,共筑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桥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学校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只有家校和谐互动,通力合作,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传承取得更好的成效。

学校要利用“校讯通”“微信群”家访等平台,及时给家长传递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具体信息,耐心细致地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懂得:孩子“晨诵暮读”优秀传统文化对学业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既能培育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能锤炼意志品德,启迪智慧,树立远大理想。孩子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家长要言传身教,发扬好“爱国守法、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传统美德和优良家风,带领孩子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好学习型、文明型家庭。以美德培育美德,以书育性,带头阅读文学、历史、名人传记等书籍。让孩子从作品中的优秀人物身上领悟到主人翁优良的品质及内在魅力,受到感染熏陶、内化;从历史人物的成败兴衰中看到其性格上的缺陷对其事业的影响,从名人走过的人生历程,体会他们坚忍不拔、矢志不渝的毅力和精神,增强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信心、决心和恒心。在“言传身教”中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使其成为一个能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者、开拓者。

只有家长和学校共同承担起对孩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才能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才能为建设文明乡村、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作出贡献。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农村校园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7]GHB1776)成果。

猜你喜欢
古诗文弘扬培育
弘扬爱国精神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