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方法为中心实施因材施教的物理教学途径研究

2018-11-20 11:56刘万美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刘万美

摘 要:因材施教必须以科学方法为依托,形成不同学生认知水平下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将教师、学生、教材形成紧密的整体性关系,实现最优的物理教学。通过研究,从实证和理论角度给出因材施教的教学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因材施教;物理教学;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在我国拥有渊源的教育思想起源。《论语·先进篇》中讲到“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可见因材施教不但在教师中有牢固的理论认识根基,同时也是我国独特的家喻户晓的重要教育思想。

一、因材施教理论内涵的精准解读

因材施教的动态过程性,从本质上来看,首先有学生的“材”,而后才有老师的“教”,因此通过教师对学生材(包涵学习准备水平、智力倾向和能力、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的研究,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措施,实施适合于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过程性的动态本质。

一线教师物理教学理论实践中,经常产生这样的疑问“我要如何做,才算是因材施教?”更有教师提出“学习物理过程中,学生的材是什么?”也因此引申出“难道没有所谓物理的材,学生就不用学习物理吗?”上述问题的递进,实际上是传统教育教学中对因材施教的理论进行解读,而形成的抽象原则的理解,没有抓住因材施教的本质。

毋庸置疑,材是教的基础,因此,材具有两层含义:

第一,材是学生自身认知水平。这是教师对教学主体理解方向的认识。

第二,材是理解物理知识的认知水平。这是教师教学客体的精准把握原则。

从上述含义不难理解,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究竟要教什么?怎么教?这也就引申出本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因材施教中教师如何教,教什么的问题。

二、因材施教的实践运用方法

1.集中性教学作为因材施教起点

众所周知,学校课程具有综合性、体系化特点。因此,赫尔巴特指出:实践教学中,经常以某一课程作为中心,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是为了理解这一课程。我国应试教育要求学生每门功课都要齐头并进,这与以某一课程为中心进行教学并不冲突。因为,实践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会出现自身认知水平的强项与弱项。因此,这种集中性教学手段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物理教学中确立某一中心,其他各项知识要素围绕这一中心运转。

2.学生个性化差异在因材施教物理教学中的贯彻

澳大利亚学者J .Swelter指出:认知负荷理论可以有效指导教师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认知负荷理论核心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就意味着降低学生认知障碍。引申到物理教学中发现:实践中相同的物理知识点经常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认知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比如电磁力的理解,有的学生轻而易举,有的学生则懵懵懂懂。这些懵懵懂懂的学生在学习其他物理知识点时,又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透的学习现象。可见,学生对于物理知识产生的不同的认知难点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受到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的影响。

仍以电磁力为例。有的学生家长是电工或与电学相关专业,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轻松。而有的学生家长接触不同的工作,因此,学生可能对力学学习较为轻松。这种外部客观影响因素决定了学生具备的材和所学物理知识之间的交互程度。

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物理知识学习的认知水平,两者相加构成了学生内部认知负荷。也就是说,各个影响认知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内部认知负荷。

由以上两点就可以清晰看到,学生差异的体现决定了其以何种知识点为核心构建起物理知识学习的中心点。从这一中心点出发形成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架构。而减少外部认知负荷和内部认知负荷是物理教学事半功倍的核心。

三、物理教学因材施教实践

压强在物理课程中内涵深、外延广。表达式的建立历来饱受争议,且存在两种主流科学方法:一种是比值定义法,另一种是控制变量—比例系数法。

实践教学中,不同学生所体现的差异,对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不同的敏感性。按照降低学生认知负荷的原则,形成两种因材施教方法:

普通学生的因材施教首先从其认知水平所体现的具体运算阶段特点入手,在压强教学中采取数据驱动的认知路径进行教学。“数据驱动”的核心是将压强理论、公式等直接明了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压强内容的解题教学一目了然地展示给学生,进而使学生形成记忆前提下的物理知识灵活掌握。

优异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因此采用概念驱动法进行教学。简而言之,这一类学生首先接受和理解概念,而后以教学主体学生为主,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大课堂教学中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个别学生辅导过程中,两种方法选择性进行。

同时,诸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深入理解了物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实践运用方法后,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可以针对性进行主体教育。

因材施教本质上是从教育主体出发,开创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既考验教师教学智慧,也考验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运用能力。因此,精准把握因材施教本质性内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针对不同学生的“材”产生不同手段的“教”。教学方法千变万化,教学指向则具有唯一性,即因势利导。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夏正江.论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1):37-12.

[3]邢红军.论因材施教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學版),2009,30(1):22-26.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