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教学:既重视能力培养又不轻视知识传授

2018-11-20 11:56许志强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许志强

摘 要:传统的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人们长期地过于强调单一的被动的讲授接受学习。其学习内容大多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地呈现出来,学生纯属是知识的接受者。这是一个不良的极端,必然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泯灭,学生的探索和发现能力也无法提升。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又有人认为,当前的教育就是要变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即为单纯的能力培养。在课堂上不敢理直气壮地传授知识,认为传授知识就是搞影视教育,要把知识教育同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对立起来。这显然又是另一个极端。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误区。

关键词: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两者并重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对的。因为当今已经进入了科技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人类的知识总量是成倍增长的。一个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实践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对教育的共同追求,成为时代的最强声音,这理所当然也是重要的目标。知识是前人积累的智慧结晶,教师通过传授知识给学生,可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身上看前方,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培养两者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强调能力培养,也不能轻视学生知识的传授

首先,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需要知识。现在,我们新的教授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我们须知,学生的发展就是知识引起的,是知识的内化,是知识的超越。没有扎实的科学知识作为后盾,那么我们所期待的学生能力和学生的发展,就会像鸟儿没有丰满的羽翼而永远飞不起来一样,强不起来。

其次,是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传授。有专家分析认为,从广义上说,一切学习都必须有传授。因为学习需要有外部提供客体,否则学习就无从生发。尤其是学生不同于一般的学习者,他们年幼无知、贪玩好动,其学习都必须在教师的督促和教授下进行,没有传授就没有学习。这里广义上所说的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的方式,当然也包括讲授式的教与学的方式。

再者是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两者关系看,他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是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知识就会成为“无的之矢”,失去“学以致用”的意义;如果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也就无从谈起。因而两者必须是有机结合,并适当地有所侧重,这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当今的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就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独立思考能力、合作精神、获得新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指出,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实践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我们要传授学生学习所必具的基础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所必有的基本能力。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在知识传授方面,可主要采用讲授式的方法;在能力培养方面,可主要引导、探究、发现式的方法。这就是教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两者都是要同时运用的,只是因对象因环境因内容的不同,两者侧重不同而已,其两者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一样,只是两条腿健壮,才能走得稳、跑得快。从学生课堂上获得知识增长能力的类型和方法看,学生不外乎是通过知识经验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即间接知识经验和直接經验。我们可以通过适当地讲授接受式教学,让学生间接获得知识,可以通过引导、探究、发现式的教学,让学生直接获取知识。这两种方式各有所长。前者在快速传授、积累知识经验,传递系统知识其功效之高是其他无法比拟的;后者在积累直接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独到之处。因此,二者都不能偏废。

当然,我们在运用讲授接受教学时,务必要讲究“意义”二字。所谓讲究“意义”就是要因对象、因环境、因内容的不同而改变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方法有教学对象、环境不同的问题。如学生年级高低、知识基础实虚等是我们确定教学方法的依据。就知识而言,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很好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知识的不同有主次的不同,有“含金量”和教育价值的不同,我们确定教学方法就是要以知识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标准。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要“让学生在更短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更多科学和文化知识”。其实,这就是我们确定教学方法分最好的依据。

综上所述,无论从教学规律上说,还是从学生特点上讲,也无论是从时代要求上论,还是从课改意义上说,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两者有机结合都是很重要的。因此,必须两手抓,抓能力和知识培养,并且把握好二者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