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对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2018-11-20 11:56周志新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红绿灯适应能力智障

周志新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发展,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就难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和生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加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由于智力障碍学生智力等原因,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正常学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更难融入社會。把多媒体教学融入到智障儿童的课堂,加入社会化元素,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优化教学,创设直观的生活技能教育环境

在日常的生活技能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可能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困难。一般学校都是封闭式的管理,是一个学习的环境,不可能把家庭或者社区等环境真实地在课堂展现出来,从低年级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到中高年级的日常家务劳动、外出坐车、购物等等,都是贯穿学校教育的每个阶段。在生活技能教育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的视频技术,能有效真实地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对智障学生而言,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红绿灯路口过马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活动,怎样在红绿灯路口过马路呢?虽然书本上有图文并茂的展示,但没有过程展示,学生很难明白。在教学前,可以拍摄红绿灯的变化和闪动过程,再拍摄老师过马路的演示过程,课堂上分段给学生观看。学生看到录像的红绿灯是怎样变化闪动的,又看到老师根据什么颜色的红绿灯过马路,会感到很亲切,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其次,由于视频是真实的环境拍摄,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物,学习起来就容易了很多。

二、激趣益智,拓宽智障学生的认知视界

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无论新闻资讯、网络视频,还是网页游戏等东西无不激发智障学生的好奇心,点燃了他们的求知欲,激起了他们深入探究学习的兴趣。在互联网世界,可以拓宽了他们的认知视界,让他们有一种走出狭隘的井底看到广阔天空的豁然开朗的体验。例如,以曾经风靡一时的益智游戏《连连看》为例,分门别类的水果连连看、蔬菜连连看、动物连连看让智障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五大智力因素得到集中强化发展;聚合思维中的归类意识得以萌发;在成功闯关、游戏难度攀升时体验成功、挑战自我的心理情感得以产生;在能量耗尽、积分归零的情况下,虽然屡战屡败,仍然屡败屡战时,自我调控能力、风险规避意识、遇到困难扬长避短、遭遇失败再接再厉等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心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三、手脑锻炼,补偿学生身体缺陷

智障学生手脚及身体动作缺乏灵巧,身体感官的协调性比较差。因此,通过的计算机操作训练可以有效地补偿这方面缺陷,智障儿童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耳、眼、手、脑的高度兴奋,相互配合,感觉学习、运动学习得到发展,这也是一个感统康复的训练过程。他们在敲击键盘、点击或滚动鼠标的时候,手指与键盘接触力量的轻重缓急、十指之间的相互协调性、前后左右的方向感都得到了强化训练;在使用鼠标进行选取、拖拽、点击等操作的过程中,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的弹、按、滚、拖等精细动作均得了训练,计算机操作使得智障儿童的听觉、触觉、视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看到通过使用电脑能够很好地促进他们双手和身体其他感官的相互协调,与训练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紧跟潮流,提高智障生融入现代社会的能力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是智障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素质。因此,我在教授学生学习使用电脑OFFICE系统进行编辑文档、PPT文件制作和学习用绘图软件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画等基本的电脑基本知识外,还积极教会学生学会上网浏览信息、下载自己喜欢的图片等资讯文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班级博客或好友的个性空间里发表评论或留言,相互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教会学生使用酷狗音乐、PPTV网络电视、淘宝购物和网络游戏等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也能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网上看电影、欣赏音乐、购物和游戏娱乐等,让学生也能发现美、欣赏美,享受文艺生活之美,提高他们融入现代社会的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变革教学手段,不但能有效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给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本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化、社会化情境,把教学内容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校掌握了知识与本领,又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将来孩子们走出校门,做到自理、自立,并能融入社会,就能很好地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红绿灯适应能力智障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红绿灯前
神奇的红绿灯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天候地理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