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2018-11-20 11:56邱九明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意象

邱九明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滋养我们的心灵。而中学古诗词学习与鉴赏是初中生系统学习诗词的起点,对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对教师的教学也是重要考验之一。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常常是根据教学大纲,一味地填鸭式灌输,无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以致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结果。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朗读,不去注重学生在诵读中的错误,课堂氛围沉闷,一味地赶进度,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这样只能使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为此,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历谈谈本人对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些个人感悟。

一、以读促教,读中感悟

首先,教师应提出诵读要求。先让学生大声地自由吟诵,此时不要附加任务条件约束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体会,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吟诵,读出自己的特色,从而感悟诗的韵味。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自己范读,配以一些背景音乐来营造良好的吟诵氛围。当然,教师应对诗词中的朗读技巧(如停顿、节奏、重音等问题)加以的指导,让学生跟随着诗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等,从而读出诗词的内涵和韵律,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

其次,激发学生吟诵兴趣。古诗词的吟诵,老师应通过古诗词的魅力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诵读的欲望,使他们带着探究的欲望走进诗词的意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收集有关古诗文吟诵的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吟诵的兴趣。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李煜的《虞美人》时,可以让学生听听现代流行的同名歌曲;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观看近期热播的《中华古诗词大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学生自主地进入诵读,在诵读中感受诗词之美。

最后,读出诗词的韵味。诗词之美,既表现在它的语言美、音韵美,更表现在它的意境美、志趣美,许多诗词,只要一读,就美得使人神情激荡,忘乎所以。在教学李白的《行路难》,我让学生放开去吟咏。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品读:有些地方表达出作者的失落,你就读出失落之情;有些地方流露作者的悲愤,就读出悲愤之情;有些地方能看出作者乐观情怀,就读出这种情怀。通过对诗歌的交流诵读,学生在互动学习中理解了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走向高潮,体会了诗意。

二、抓住诗(词)眼,鉴赏诗词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古人作诗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炼字是诗人提升诗词品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一首诗中最传神最凝练的字、句就好比这首诗词的“眼睛”。只要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就能为我们教学古诗词找到突破口。例如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赏析:“直”和“圆”形象描绘了沙漠特有的壮丽风光,“直”字表现出一种劲拔、坚毅之美,“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再如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三、理解意象,分析情感

古诗词中作者情感的表达往往会借助于某种意象,学生能否找出诗中的某些意象,从中感悟诗中意境,对于准确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而深入领悟作者所流露的情感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诗人所见;“古道”是诗人所行之地;“瘦马”为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意象连在一起,立刻就会显现一幅悲凉荒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孤寂的氛围,从而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是一篇写漂泊游子的乡愁旅思。

另外,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的一些常见意象,并理解这些常见意象所代表的意思,这对于学生理解诗意,从而把握作者情感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月亮”通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离别和思念,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又如“斜阳、夕阳、落日”这一意象,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温庭筠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像这样的还有流水、落花、长亭、羌笛、梅花、莲……教师可以收集相关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和情感。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对于古诗词,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和鉴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加以训练:(1)创设情境,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应用。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老师这样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当有人面对困境时,教师可以引导用什么诗来劝慰他?同学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围绕名句,进行段落训练。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詩的内涵之后,让学生进行练笔,形式可以是扩写、改写,或者写写读后感。(3)方法渗透,指导作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古诗词名句,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对学生的习作行文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为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与鉴赏的时候,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教学方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只有着力培养学生的吟哦讽诵、阅读感悟、品味鉴赏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才能使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殿堂。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意象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