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语言中的“小零碎”

2018-11-20 11:56冯静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病句文言文语法

冯静

摘 要:“从心所欲,顺理而行”,语言亦需“顺理而行”。把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这些小零碎“顺理而行”有规律地组合起来,且通过语言传承储存于我们的脑子里,表现在我们说话的语言中就是“语法”。我们只有把握住语言中的这些“小零碎”组合的语法规律,才能轻松应对复杂的病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语法;作用;病句;文言文

一、语法的概念

“我”“是”“小”“鲜”“肉”“曾经”“高冷”“的”“一”“枚”10个词语可以组成如下的句子:

我曾经是一枚高冷的小鲜肉。

曾经我是一枚高冷的小鲜肉。

曾经一枚高冷的小鲜肉是我。

我是一枚曾经(的)高冷的小鲜肉。

却不能组成如下的句子:

一枚我曾经是高冷的小鲜肉。

高冷的曾经我是一枚小鲜肉。

高冷的小鲜肉曾经一枚是我。

小鲜肉我是一枚曾经(的)高冷的。

一枚曾经高冷的小鲜肉是我。

这说明,现代汉语里“我”“是”“小”“鲜”“肉”“曾经”“高冷”“的”“一”“枚”等10个词组成句子时,它们的相互结合、排列次序不是无规律的随意堆积的,而是有规律的,且只有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才能表情达意。由此可见,要把某种意思表达出来,就要把一个个的词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再把组合起来的词组亦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才行,而这种组词、成句的规律就是“语法”。

语法概念:语法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的组合规律(组词造句的规律)。

语法包括两大方面:词法和句法。词法:组词的规律;句法:造句的规律。

二、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的意义

1.语法知识有助于快速辨识病句

语法在考试中缺少直接性的考查,但却时时出没,好多题目的背后都有语法的影子,最为典型的是病句的辨识修改。比如“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等,都涉及句子的语法知识,如果有相关的语法知识的储备,就会根据语法去思考缺什么,哪个成分和哪个成分搭配不当。特别是辨识致病点不明显且较为复杂的长句子,则一定得用语法知识梳理句子结构,理清句子的成分,审查主干部分是否有残缺或搭配不当,之后查看修饰成分是否与中心词搭配,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必要的修饰成分是否残缺,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都得借助语法这一工具,如果没有接触过语法,就只能凭感觉去辨识修改,结果感觉上是对了,却没有抓住病因,例:病句“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用语法梳理句子结构 金乌炭雕 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语法梳理句子结构后不难发现整个长句子的主语“金乌炭雕”的第三个谓语“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具有艺术享受”动宾不搭配,改为“具有(……)艺术特色”。所以运用语法这一工具,可让我们拨开迷雾,快速探出复杂病句的病因。

2.语法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就是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文意。如果我们在理解时,能掌握一点语法知识,或许会容易得多,进而就能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1)利用“词的组合规律”理解词义

根据词在句中的地位及组合规律,准确理解词义。解釋文言词语,可先梳理句子结构,辨明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他词构成的关系来推断。如:《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如何准确理解“目”呢?“目”本意是眼睛,是名词,根据语法名词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如果我们划分句子成分“范增(主)+数(状)+目(谓)+项王(宾)”,会发现“目”在谓语位置,与后边的名词“项王”形成动宾关系,因此这个“目”的词性已发生变化,变为动词,应准确译为“用眼睛看”。所以利用语法就能清晰准确地把握词义。

(2)利用“句子成分”理解句义

通过语法分析梳理句子成分,便能掌握文言句式,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要准确理解、翻译这个句子可从句子成分分析入手,主语是“蚓”,谓语呢“无”,宾语“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宾语是两个主谓结构的短语,“主谓短语”为动词性短语,是不会做宾语的,此句不可翻译为“蚯蚓没有爪牙锋利,筋骨强劲”,应是定语后置,是“定中短语”名词性短语,如此便能准确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用语法做一番分析,就能很快掌握句子的句式特点,并能准确地把它翻译出来。所以句子成分的分析界定,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句义,且使我们的翻译规范而不随意。

(3)利用“句子间的关系”,理解语意

词的组合有规律,同样一群句子的组合也是有规律的。前一句是“因为”,后一句就得是“所以”,前一句是“如果”,后一句就应该是“那么”。因此,我们可根据句子间的逻辑顺序,推断词句的意义。如《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初读之下“所以”很容易被翻译为“之所以……的原因是……”,但它还可以译为“凭借、用来”,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看一下此句后的一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两句间显然没有“结果原因”的关系,故不能理解为“之所以……的原因是……”,应理解为“凭借、用来”。

所以语法是阅读文言文的工具,利用好这一工具才能让阅读理解变得轻松。

学一点语法知识,掌握语法这一工具,“知其所以然”,那么我们学习中便可做到“从心所欲”,或能体会语言文字中的丰富意蕴或可轻松驾驭我们的语言。

猜你喜欢
病句文言文语法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师生讨论改病句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高考病句辨识的两大抓手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2014年高考病句题归类解析
关于“病句”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