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社会成因与对策分析

2018-11-20 11:56俞万林袁英英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学生

俞万林 袁英英

摘 要:历年来中小學生学业负担都是一个高热度的话题,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而造成负担的主要原因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还包括社会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单从社会方面来看,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则主要来源于就业、社会阶层等方面,社会因素导致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这已经成为严重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也有了明确的指示,但是口号虽然打响了,实际的效果却不理想。

关键词:中学生;学业负担;社会成因

一、加重中学生学业负担的社会成因

在加重中学生学业负担社会成因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优质的教育资源,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但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需求量大于资源增长量,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匀,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多,经济较为欠缺的地区院校优质资源较少,学生在不停学习的情况下学业负担变得越来越重。除此之外,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学历成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用人单位对于学历的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在没有办法改变社会现实的情况下学生只有通过多学习才能去满足就业的标准和要求。最后一个就是评价标准的问题,很多学校过度注重评价效益,将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作为好学校的标准,学校将教师的业绩和学生的成绩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内容,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又一个社会成因。

二、解决和优化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具体有效策略分析

1.重视和增加优秀教育资源的投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平衡配置

针对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优质资源分配不均衡、缺乏科学合理性这一因素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教师资源的进一步投入,加大在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成本投入。这就要求政府以及教育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在公共教育领域的人力资源投入,并且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革新的大环境背景下,也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对教育领域资金投入的有效控制和调节,并且应进一步提升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教育总资金成本当中的比重。除此以外,教育有关部门要科学合理地配置优质教育资源,让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学校都能够存有一定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有效解决各区域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并且,要重视和加强对偏远区域、乡村及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的优质教育资源更新和投入,使我国各地区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

2.鼓励社会各个行业构建起多元化的人才选用机制

当今社会各个行业的人才聘用机制,依然是以学历为主要衡量标准,“学历第一”的意识一直都是企业聘用人才的主要标准,并且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中也根深蒂固,从而导致学生认为只有好的学习成绩和高的学历证明才能在社会上获得好的工作,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不得不努力学习,导致学生“减负”流于形式。政府和社会企业应及时更新和转变以学历为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这一陈旧理念,建立起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人才评价机制,构建起与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紧密联系的人才聘用和评价制度,将学生道德品质、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理论结合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究和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综合到一起,展开科学合理的评价。另外,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逐渐向着多元化、丰富化以及创新化发展,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综合素养标准逐渐提升,如果学生只会读死书而其他能力欠缺,即使每科分数都是满分也无法满足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真正成为人们时常说起的“高分低能儿”。所以,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和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化兴趣和特点的培养,使每位学生都能够认清自身的优势并不断发展和提升,更好地融入社会满足工作岗位需求。

3.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师和学校工作评价机制

以往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通常都是以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升学率为主要指标,然而这并不是唯一指标。对评价一个学校来讲,应从学校的教学硬件基础设施、学校管理、校风校纪、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占有量以及各学科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性等多个方面展开综合性的评定;而对于教师工作评价方面,应将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学生家长互动交流以及班级学生管理等多方面能力作为衡量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通过上述种种非学生分数评价教师的指标,实现对教师工作的综合性评价更具科学合理性和全面性。所以说,构建起多元化的教师工作以及学校工作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消除学校和教师为了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而为学生增加学业负担的现象,从而真正地实现为中学生学业“减负”的目标。

总之,想要真正为学生“减负”就要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合理设置课程、优化和革新招生机制以及教育评价标准等,让学生该学的时候认真学,该玩的时候好好玩,真正实现“减负”,确保学生多方面能力协调均衡发展,培养出综合素质优良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保荣.初中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J].发展,2012(2):126.

[2]刘一鸣.浅谈初中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5).

猜你喜欢
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