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追问,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效率

2018-11-20 11:56梅露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初中思维

梅露

摘 要:良好的提问能够触及学生的思维,直击学生的心扉,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初中历史与社会中。提出教师应该灵活开展追问活动,从浅显的知识、学生的需求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入手,提高提问的艺术性、高效性,使得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追问;初中;历史与社会;思维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追问牵引着学生的思维认知,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只重视提问,忽视了后续的问题、知识点的点拨与导入,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对此,教师必须提高对追问的重视程度,提高其艺术性。

一、理解肤浅处,引向深入

初中生对于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处于一个不断拔高、增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从肤浅到深入的漫长阶段。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学生思维认识的发展规律,由浅显的内容入手,把握问题之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递进,将学生逐步引向知识的殿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先提出较为基础性的问题,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随后再根据学生每一次的回答来调整问题的难度,由表及里进行追问,帮助初中生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问题解决思路、知识理解脉络,实现思维的逐步拓宽。

以《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中国这片辽阔的疆域,自然对整体环境有一个初步性的、大概性的认知。例如在“行政区划”的学习上,通过初期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可以将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级、县级、乡级这三类基本的行政区。随后,教师可以从这一浅显的知识点入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不同等级的行政区域再进行更为详细的划分,将知识点拓展到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等多个知识点,提高行政区划在学习内容上的深入性。

二、阐释歧义处,深度剖析

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够展现思维的漏洞、理清学习的关键,因此问题的提出往往比其解决更为重要。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上,教师拥有相对丰富的知识积累,通过合理的引导与点拨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细致地观察生活,了解相关的人文知识。但是教师不能始终站在知识的垄断地位,而是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知识学习中可能存在着哪些分歧之处,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这样才能为不同的学生构建充足的学习空间,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二课《中华早起国家与社会变革》中,为了让学生对于“百家争鸣”有着更为深入的认知,教师先提出问题:什么是百家争鸣?通过知识的引导与深入的剖析,让学生了解到: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各个家族之间的争芳斗艳。随后,教师再继续追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知识结构列举各个学派以及学派的代表学术思想,围绕认知理解的分歧之处再次进行追问与剖析。

三、思维关键处,画龙点睛

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由于知识的复杂造成初中生的思维深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深入理解造成了阻碍。教师应该把握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况,理清触发认知的关键点,在必要处进行提问与追问,这样才能有序地引导学生越过思维认知的障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改革开放这一全新的阶段有着深刻的理解,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而是结合新时期中国“一带一路”提倡等新的战略对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在初步提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书本内容阐述改革开放的政策与举措,分析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随后,教师再提出问题:“改革开放在当前阶段有什么最新的动态?你认为改革开放为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用创新性的思维实现历史与社会在教学上的充分延伸。

四、重点难点处,深度探究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知识内容可以分为普通与重难点之分,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需求来进行具体的分析与处理,提炼提问与追问的艺术。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把握问题设置的巧妙性,同时还应该注重留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思维在思考中得到锻炼与引导。另外,每个学生的认知都有所差异,教师应该捕捉学生的回答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追问,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哪些環境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理解,对于一些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在了解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点出学习的重难点:“这些环境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会带来哪些危害?如果是你,会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让每个学生在一一追问中都有着独特的发现。

追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稳步推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提问,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反应、问题回答与知识的理解情况进行追问,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庆.历史与社会课堂追问有效性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5):153-154.

[2]赵良南.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有效课堂建设[J].文理导航(上旬),2012(8):16.

[3]蒋红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5(22):99-100.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初中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