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018-11-20 11:56王越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家长

王越

摘 要:家庭教育作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应引起各方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全程度,是他们未来学习、生活、交际的基础,因此,如何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教师关注的焦点。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为研究的起點,重点探究了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指导;家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目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俗话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诚如此言,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一言一行、一蹙眉、一展颜都会对孩子产生莫大的影响, 使其更为积极向上或从此无心学习、变得自暴自弃等。基于此,就需要学生家长转变观念,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榜样。目前,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是在呵护下成长,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都比较低下,再加上家长的溺爱,导致他们就像温室的花朵,缺乏足够的心理锻炼和意志磨炼,一旦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不如意的状况,极容易产生挫败感,失去学习自信心,变得消极、被动,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探究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发现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点,家长的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如果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心理不成熟,容易出现失常的行为,对孩子学习、成长将会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就需要家长在对孩子心理进行教育时,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教育方式等,从而使孩子能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意、善意和温暖,以此来健全孩子的心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第二点,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导致孩子学习压力过大,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三点,父母天生对孩子有强烈的保护欲,有些家长在保护孩子时,出现了过犹不及的现象,过分地保护孩子,对他们的正常交友横加干涉,导致孩子失去了自主交友的乐趣。第四点,部分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打骂或者大声训斥,导致孩子胆小、懦弱,对父母尊敬有余,亲近不足。

二、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转变家长观念

针对家长在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情况,教师可通过召开主题家长会,更新家长观念,让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谐共生,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全方位的环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在家长会时,通过多媒体来呈现真实的教学案例,组织家长进行讨论,并邀请有先进心理教育理念和经验的家长进行分享,以此来刷新家长们落后的教育观念,使他们在教育孩子时,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在孩子交友时,不横加干涉,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以此来增进亲子关系,让他们在面对父母时,愿意敞开心扉,愿意倾诉烦恼,让初中生的叛逆青春期,由于有了父母的理解和关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意义。

(二)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部分家长在面对初中生的叛逆和不按常理出牌时,往往大呼头痛,又苦于没有良策,有时候好心地规劝,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疏离。基于此,教师可引导家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建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无障碍沟通渠道,及时就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沟通,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难题提供指导和帮助,使他们能时刻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善意和温暖,从而使他们在面对挫折或失败时,不会茫然无措,健全其心理,塑造他们的三观。在此基础上,学校和家庭还应结合社会教育,正确引导初中生从自己的小天地走出来,多体会大自然的美妙,感悟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将其培养成为新时代下的四有小公民。

(三)引导家长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针对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问题,学校可引导家长及时调整观念,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进行差异化教育,以此来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将学习、生活都当作自己的事情,不再假手于人,不再过度依赖;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约束能力等,降低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使他们在花季雨季般的年纪,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长中的点滴。

(四)引导家长对孩子多些赏识和鼓励

针对家长在对初中生心理教育中存在简单粗暴教育的做法,学校可以引导家长对孩子多些赏识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让他们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如在孩子成绩滑坡时,父母不应一味地指责、打骂、训斥,而是要选取适当的时机,将一些名人或自己遇到的挫折、当时的想法、采取的方式告诉孩子,为他们战胜挫折鼓劲;在孩子取得好成绩骄傲、自满时,父母也应及时引导孩子,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学习成绩时,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而是学会找原因,主动找方法。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引导家长与孩子建立亲密平等的伙伴式关系,通过平等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增进双方的感情。

参考文献:

[1]林秀平.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珠江教育论坛,2013(2).

[2]尚雄飞.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矫正[J].榆林科技, 2011(2).

猜你喜欢
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