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2018-11-30 20:52王龙芳
教师博览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读书

王龙芳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江苏苏州 215000)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我们的小学生,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就语文课本也读了背了300多篇,15万字左右,加上自觉不自觉的课外阅读,也该有30万字了吧?可为什么仍有一部分学生所写的文章词汇贫乏、句式单调、语病很多,用词造句的基本功很差呢?

答案很简单,一是书读得还不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5万字以上,小学阶段完成150万字以上。对照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这个阅读量是远远不足的。二是书白读了——读了背了忘了,抑或是读了背了用不了。

一、增加阅读量

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一方面它与课内阅读紧密配合,成为其延伸、补充和扩展;另一方面它是课内阅读实践中的综合运用。为了突破学生课外阅读的量,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沉浸于阅读中。

1.尊重宽容

教师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有足够的宽容和尊重。在孩子的课外阅读中,教师和家长喜欢的内容与孩子喜欢的内容是有差距的。如果说自由阅读是“自由恋爱”,那么教师和家长给定目的的阅读就像是“包办婚姻”。既然是“包办婚姻”,自然不会受到孩子们的喜欢,根治的办法是:通过兴趣阅读让学生亲近书本,宁可弱化一些阅读品位。

2.合理支配时间

教师要为学生腾出课外时间,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课外时间去阅读。没有时间的保证,课外阅读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优化作业设计,取消重复机械的抄写,把这些时间腾出来,让学生去阅读。当然,更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抓紧时间一点一滴进行阅读。教师不要把所有的课外阅读都寄托在课外,也要在课堂上推荐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每周至少应该安排一课时专门用于学生阅读或者交流。

课外阅读绝不全是教师的任务,甚至可以说不是教师的任务。家庭是否提供一个相关的阅读环境,父母是否是爱书的人,对孩子形成阅读能力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氛围亦是学生阅读的好去处。

3.推波助澜

当学生有了初步的阅读体验以后,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推波助澜。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方法。尤其要对有深度的课外读物加以指导。读物的多与少、阅读速度的快与慢、阅读的粗与精、读书的思考与练习……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导范畴内。

为了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一方面可以对他们的课外阅读加以鼓励,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主题阅读的方式深化课外阅读。比如,一个学期教师可以提供两到三个相关的主题,如动物世界、环境保护、战争与和平等,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自行选择,并举行主题读书的报告会。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读书活动,如阅读成果汇报会、读书笔记展览会、优秀图书推介会……甚至可以扩展到班级与班级之间,形成生生互动、班班互动的局面,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渴求欲望,还可以围绕课外阅读组织评价活动,比如,小书虫啃书活动,为孩子设计课外阅读表格,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如二十本、四十本或者八十本后,就授予相关的“阅读学位”,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架设不断前进的阶梯。

二、积累内化语言

1.积累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积累素材。为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出一部分书籍进行精读感悟,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是学有成效的必经之路。切勿囫囵吞枣,一览而过。或者让学生把学过的课文经常翻出来看看、读读。其实小学中低年级的课文语言特别美,篇幅也不长,特别适合学生朗读,积累语文素材,模仿写作风格。

2.词汇积累

要使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生动地运用语言,必须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古人注重“死记硬背”,在此涌现了众多著名诗人、文豪。教师应变“死记”为“活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发扬古人的“硬背”精神,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背诵优秀文章。

还可以让学生抄写或听写课文中的重点句、经典语录、典型的字词等,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动手画一画、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使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感受语言规律、表达方法。

为了防止遗忘,还要注重复习巩固,进行归类效果会更好。学生在学新的古诗前,可以把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的古诗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在学新的描写植物的文章前,可以把以前学过写过的同类文章翻出来看一看、比一比。这样,不但能有效地抑制遗忘,还能温故而知新,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读写结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工创作课内外所学的语言。即想方设法把积累的优美语言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1.引用

引导学生从积累的语言中,选择符合自己写作要求的词句直接运用到作文中,可以是名人名言、古诗辞赋、格言俗语、歌词广告等,也可以是一般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2.改写

把积累的语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动部分文字,就能转化运用到作文中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如有位同学这样写他的同桌:“他自仗人高马大,常欺负同学,就连我也免不了近水楼台先得‘拳’。”

3.摹仿

小学生的写作经验还不丰富,缺乏创造力,可以让他们从摹仿中开始起步。可以是结构之仿、风格之仿,甚至是遣词造句之仿。如果写植物,可以仿照《高大的皂荚树》,按春夏秋冬四季来写,也可以仿照《旅行家树》,抓住奇特的树名来写。至于句子、段落的摹仿,更是顺手拈来,俯拾皆是。

4.转化

只有灵活合理地把精彩的语句变成输入自己心灵深处的某种“软件”,使用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给人以真情实感。这是运用阅读积累的最高境界,也是进行阅读积累的目的之一。

学以致用的初始阶段,也许学生只是照搬照抄,但只要我们适时加以点拨、引导,渐渐地,学生就能灵活运用了。久而久之,一旦养成习惯,形成定式,一到需要表达时,为了表达得更精彩、更有效,学生便会自动化地检索知识库,实现思维的积极迁移,并从课内扩展到课外。

阅读课文、积累素材、运用素材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样,阅读的困惑就解决了,阅读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落实,阅读的质量提升了。读书达到了“下笔如有神”境界。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读书
小满课外班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