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

2018-11-30 20:52
教师博览 2018年4期
关键词:数形应用题兔子

林 颖

(上饶市第一小学,江西上饶 334000)

小学数学题目考核形式分为直接计算类型以及信息分析再计算类型,应用题即为后者中最为主要的形式。应用题相对直接计算类型的数学题目而言更加灵活多变,同时由于信息分析对于小学生而言颇具难度,因此也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如何提取分析应用题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更加快速、准确,成为教师小学教学中的重点。

一、结合生活理解数学应用题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可知,应用题多以生活事件为背景,加入小学数学知识点整合而成,这种形式必然使得小学数学应用题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结合生活理解应用题,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可使得应用题以更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加强学生对应用题的认识。教师在结合生活阐述应用题时,首先要对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再选择合适的生活角度进行讲解,方可带领学生有效分析应用题。

例如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其相关应用题有所认识,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布置一道应用题:已知小红奶奶在市场买了19个梨子,小红妈妈拿了5个,小红爸爸拿了6个,那么还剩下几个呢?这对于学生而言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情境,可快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对该情境的回忆,提取应用题信息时明显更快速,便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该问题。同时,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拓展思想,依据生活体验思考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答案。学生便由此得出两种问题思考方式,一种为直接减法(19-5-6=8),而另一种为先加后减法(5+6=11,19-11=8),对应用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该案例中,教师运用生活情境构成应用题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开拓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应用题,且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二、强化应用题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知识点较少,知识点运用变化形式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应用题所考查的知识往往有规律可循。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采用正确的解题思路,应用题解题则可事半功倍。强化学生应用题解题思路,可帮助学生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就题目分析、知识点选择、题目解答等方面全面养成学生规范的解题思路,同时在规范之外还要教导学生勇于挣脱思维的拘囿,开拓解题思维,方可取得应用题解题思路的根本性强化。

以“相遇”问题为例,在教学中教师给出应用题如下:“小明和小红相约一起出去游玩,已知两人之间的距离为2346米,两人的家正好处于一条直线的两端,小明的行走速度为22米每分钟,小红的行走速度为14米每分钟,两人相对而行,何时才能相遇?”针对该应用题,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题目,可知“相对”“相遇”“距离”“速度”等信息,并从中得出相关数字信息。其次,根据已知信息,学生可以明显认识到这道题实际上是“除法的运算”,仅需将两人的速度相加,再用距离除两人共同速度便可得到答案。然后,教师让学生以这种解题思路完整而又规范地将其解答出来。最后,在常规的解题思路运用后,教师再次启发学生是否有其他更直观的形式解题,学生积极开拓思维想出画图等方法,强化解题思路。在此案例中,学生通过一道应用题计算掌握了基本解题思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更丰富的解题形式,提升了学生思考能力。

三、增强应用题数形结合

数学作为一门几何与代数并存的课程,其特征在初等数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应用题是通过文字的叙述给出数学信息的一种数学表达形式,这种形式往往与图息息相关。增强学生在应用题解答中的数形结合思维,引导学生将数学信息灵活转化为图形、图表等形式,这将使得应用题变得更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明确应用题结构,快速解答应用题。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维时,需先培养学生的图画认识能力以及绘画能力,然后再使学生掌握图画与相关数学信息灵活转化的能力,以达到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方法的目的。

例如“鸡兔同笼”问题中,由于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欠缺,该类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给出了一道鸡兔同笼应用题:“已知鸡和兔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共有48条腿,而其中鸡比兔子多3只,请问鸡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学生更能理解鸡与兔子之间的区别,从而使得题目解题形式更清晰直观。教师带领学生以“一个圆圈,两根短直线”简单表示鸡,以“一个圆圈,四根短直线”简单表示兔子,在这种表示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到“兔子的腿比鸡的腿多两条”以及“一只兔子的腿加一只鸡的腿为六”两个信息点,从而以此为切入点,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共48条腿”“鸡比兔子多3只”两个信息,得出多种解题方式,最后再采用画简略图的方式进行答案验证。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学生挖掘出应用题中所蕴含的潜藏信息,对应用题结构有进一步了解,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更形象,应用题解题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四、养成总结应用题的习惯

数学知识点的有限限制了应用题类型的多样化,学生所接触到的应用题常可根据其表达形式、知识点相关、解题方法等特征分为多种类型。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而且还应当培养学生应用题总结习惯,与学生共同分析应用题类型,方可令学生的应用题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在《四则运算》中应用题繁多,且其中包含的信息不同,学生常会产生眼花缭乱之感,而实际上该类题型都是以四则运算为知识点,在信息提取后采用四则运算方法便可解答出来。因此,教师借助了两个不同形式的应用题来引导学生总结分析:第一题,已知两个盒子装30块巧克力,那么装75块巧克力需要用多少盒子;第二题,已知一个盒子装15块巧克力,装了6个盒子,但是现在只有5个盒子,那么每个盒子需要装多少?两个应用题采用了相同的背景,虽然给出的信息有所不同,但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出都是使用四则运算的形式解答。而后,教师让学生根据两道题分析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总结该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当面对其他类型应用题时,学生的解题效率将得以提升。

身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实践创新为学生提供最合适、最优质的应用题教学,方可取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1]严莉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10).

[2]张洁净.浅谈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29).

[3]蔄佳彤,周春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J].职业技术,2017,(09).

猜你喜欢
数形应用题兔子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兔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