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使用与发展

2018-11-30 20:52
教师博览 2018年4期
关键词:微课课程课堂

韩 燕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江苏无锡 214000)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教育“互联网+”的产物,自2008年引入中国后,它以精简化、碎片化、数字化、网络化、自由化等鲜明特点,迅速成为各地学校追捧的新宠。笔者所在的学校也不例外,自2013年引入,于2014年底正式开展全校全学科范围内的微课设计研究,并把微课建设确定为学校重点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构建起全学科微课程体系。

一、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使用现状

我校微课的使用是与无边界教学有机结合的。每个教室安装录课系统,提供自动录制和预约录制两种模式,且自动存放在教师的个人空间。授课教师在课后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所有课程视频,还能对课堂实录进行在线编辑,利用截取、合并等功能,将完整的课堂教学分割成若干个“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的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学生则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利用教室一体机或家庭PC端、移动端,在系列微课视频中选择性地进行观摩学习和强化巩固。这种微课视频既保持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原汁原味”,更具针对性的细分资源又能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还有一类微课视频,是教师课堂外另行制作,为课堂外的其他需求而服务。比如针对寒暑假作业重难点题目的讲评,史料的阅读与解析、提炼有效信息与规范回答的技巧、知识面拓展类的话题等等。这些是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中很难专门来讲述的,甚至有的与教学内容不相干。但这些内容实际上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拓宽知识面有很大帮助。那么,通过微课让学生在课堂外寻找时间学习就有效地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但是,微课的制作和使用又是有困难的。以我校的实践反馈来说,很多老师对微课制作有抵触:有的对新技术心生畏惧,不愿改变;有的抱怨占时太多,加重教学任务;有的认为微课不如背书默写刷题来得有用;还有的对制作内容底气不足,不知道哪些可以做微课,做到什么程度等。每年的微课制作必须点名布置任务才能正常进行。笔者所在的是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的四星级高中,实施微课尚且如此困难,全国其他区域可想而知,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步履维艰。

二、影响微课使用的几点原因

1.缺乏专业技术支撑。微课设计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它更注重实用性。通常,需要教师掌握熟练的视频制作与剪辑、合并和格式转化技术、流媒体压缩和上传技术,还需要掌握更高级别的网络共享与在线生成、汇总、测评反馈等综合技术。这对于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平时教学环境也鲜有接触这些先进技术的老师来说,是非常严峻的考验。绘声绘影、Cooledit、Camtasia Studio等软件,一度让学科组的老师们头疼不已。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师,习惯了一本书、一支笔,智能手机都让他们手足无措,更不要说这些“高大上”的软件了。

2.选题不当。微课,突出的是“细微处切入”,选题太大,就会沦为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比如有的老师制作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微课,内容信息量根本不是一个十分钟左右的微课能理清楚、讲明白的。有的微课,没有聚焦教学重难点,没有针对学生易错点、难解点,往往是老师选取自己擅长的领域或感兴趣的话题,天马行空,成为无根浮萍。还有些年轻老师,受经验所制,机械地照搬教参用书上罗列的重难点,枯燥无味,索然无趣,导致学生对微课需求不高。

3.形式不够多样。以笔者所在历史学科组为例,微课的制作多数是摄像机拍摄的教学片段或结合PPT的宣讲实录,没有区分微课、课堂实录、教学切片的差别,不能在十分种左右的时间内体现局部的知识系统或完整的教学流程,不能突出“短小精悍”的核心特征。这种单一的宣讲形式或课堂重复,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和持续的热情。

4.实用性不高。课堂教学环节的微课制作,多以满足微课比赛或学校布置的任务,真正服务于教学实际需求的却很少。不仅老师们自己课堂引用的少,学生们课后点击率更低。相反,2015年推出的“假期作业指导”的系列微课,大受欢迎,点击率暴增。其中,《如何解读史料,做材料解析题》《高频错题××的分析》《寻找关键词,提高解题技巧》等微课,急学生所需,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大受欢迎。最后统计,整个寒假期间,历史学科的微课点击就超过3000,而教学环节的微课却不足300。由此可见,微课的设计开发必须与教学应用相符,实用性不高的微课不做也罢。

5.创新开发环境不够。受高考升学率要求和传统“分数至上”教育环境的影响,几乎所有教师都形成了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实践缺乏良好的土壤。大多数学校也对提升教师多媒体技术手段,提升微课使用率没有强烈的要求,更多停留在满足于表面数据的形式主义水平,满足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数据。

三、推动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和发展的措施

任何新生事物的推广都会遇到困难和阻碍,做不到一蹴而就。有困难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放眼海外,微课应用于“颠倒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中,并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影响最大的就是可汗学院教学模式。它一度被称为“2013—2014年度最有前景的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那么,其未来出路在哪里呢?

首先,通过教师的自我修炼寻求突破。教师要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革自己的命”,打破教学陈式,并保持勇于学习的热情,敢于尝试、修正、更新。教师也要提升教育信息化素养,通过互助学习、专业培训等掌握基本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更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微课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又往往和翻转课堂和无边界教学模式结合,教师的角色就要从传统主角转变成问题探究的导师、合作者,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其次,通过创新应用谋求出路。第一,与历史教学实际需求结合。历史知识包罗万象,知识结构错综复杂,这与有限的教学时间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微课的诞生为化解矛盾提供了有效的解决路径,但在应用实践中,务必要建立在学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引发学生共鸣。比如前文提到的假期作业指导的微课,实践证明了与实际需求结合的微课效用很大。第二,构建完善的微课程教学系统。微课程是由相关主题模式构成的相对独立完整而又开放的具有校本性质的短期课程链。相对于微课程这条完整系统的知识链,微课就如该链条上一个点或一个环节。教师只有不断积累素材,丰富微课内容,构建完善的微课程系统,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第三,与开放式网络课程系统结合。微课若能以视频资源为载体,将资源发布、学习管理、网络资源系统进行整合,针对学生进行离线学习或远程同步辅导,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下形成完善的MOOC系统或无边界课堂系统,微课教学的前景将不言而喻。

再次,寻求政策的支持。教师也是社会团体的一部分,微课的使用与推广不能只靠教师理念的更新和无私的投入。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理应提供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我们设想,如果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够计入工作量,微课成为评课的其中一种形式,优秀的微课作品获得评奖鉴定,为评职称加分等,让微课的制作与使用与教师的实际需求挂钩,那就一定能大大提高教师学习与制作微课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微课是大数据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能因为当下困难就退缩,就止步不前,我们要做真的勇士,于困境中寻求突破,获得生机。

[1]方其桂.翻转课堂与微课制作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赵国忠,傅一岑.微课,课堂新革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赵国栋.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实操课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杨传旭,韩笑,于忠生.微课及在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微课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