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

2018-12-08 02:44法人周颖
法人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转型企业

文 《法人》特约撰稿 周颖

虽然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是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为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多空间和机遇

在当前技术进步加速,技术更新周期缩短的情况下,不可能依赖模仿和复制等传统的科技创新手段维持企业领先地位,只有加强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跨越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民营企业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重要的微观主体,在经济转型发展中,面临着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生存压力加大,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民企的新困境

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中,民营企业生存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困境。主要表现在:

一、传统产能严重过剩。连续多年的投资快速增加,导致我国很多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根据产能利用率小于75%就是过剩的国际标准,中国曾经在39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过剩,几乎所有传统行业均处于严重过剩状态。民营企业由于市场准入等原因,主要集中在严重过剩的传统产业,这就意味着民营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压力。

二、成本大幅上升。近几年,国内成本上升迅速,成为民营企业不可承受之重,具体表现为:一是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改变,劳动力供给进入下降通道,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从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来看,北京、上海、天津等9省市最低工资标准仅2014年就上涨13%,与周边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基本丧失殆尽。二是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加大,成本大幅上升,我国依靠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形成的所谓“投资成本洼地”效应已经逐渐消失。三是税收和社保费用征管水平提升,民营企业税费负担上升。根据中国企业研究所发布的《2017中国民营企业税负报告》,2012-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实际利润税负由2009-2011年的61.6%上升至74.2%。

三、出口严重下滑。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低端产品被越南等周边国家替代速度加快,中国外贸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减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出口下滑迅速。

四、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错位。按照国际经验,人均国民收入超过3000美元后,消费进入加速增长阶段。我国于2008年人均国民收入超过3000美元,消费迅速增长,然而相当一部分购买力随着海外购物、代购以及跨境电商等大量外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低于其他国家同等发展水平。

我国目前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产品供给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收入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需求。麦肯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正在从大众产品向高端产品升级,50%的消费者声称自己追求优质且昂贵的产品。与之相对应,民营企业由于其产品大部分仍未建立起品牌美誉度和信任度,从而即使具有庞大的市场需要,也仍然难以扩大销路,传统民营企业只能望巨大的市场兴叹。

民营企业融资难加剧。受到民营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由于民营企业所处行业特点,以及在融资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去产能”和“去杠杆”都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今年中国中小企业上市服务联盟和洞见资本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17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白皮书》指出,98%的中小企业主要问题仍然是融资难、融资贵。

困境背后的机遇

虽然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是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为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多空间和机遇,民营企业加快转型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将会带来民营企业的新一轮爆发。如何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机遇变为现实?就需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庞大,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广泛,企业间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转型升级发展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分类创新发展。

民营企业中90%的都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民营企业的一种生存方式就是切入大企业产业链,成为大企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依附大企业发展。这是因为大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涉及较多零部件或环节,受制于技术和成本,任何大企业都难以完全自我发展,大量产品和环节将会从外部购买或者通过外包完成。

目前我国C919大飞机生产就涉及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和大量产业工人,有70家企业成为C919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这些企业既有大型央企,也有民营企业。大量中小企业只要通过创新发展,成功切入大企业产业链中,就可以依附大企业的成长壮大而不断发展。

单一的中小企业力量弱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然而大量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则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同样,中小企业团结一致,联合创新共同发展也是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出路。很多地方形成的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就具有这样的性质。

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在细分市场中精耕细作,不断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打造“隐形冠军”,是部分民营企业的明智选择。赫尔曼·西蒙总结全球最佳500名鲜为人知但增长率高达60%~90%的中小公司发展经验认为,在细分程度越来越高的市场里,那些不做公众性质广告,在公众领域隐形,能抵制多元化诱惑,在细分市场占有率极高,并不断取得细小进步的公司,才是优秀公司的方向,是世界上真正的好公司。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冲击了很多传统行业,也为模式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和空间,新创企业和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都可能通过模式创新发展获得成功或新生。如今,由于模式创新催生了很多新生行业,比如共享经济、网红经济等等。模式创新为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迈向“专精特新”

民营企业长期以来主要分布在低端产业,以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为例,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业、综合、黑色金属冶炼、房地产业、批发业、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领域,而这些行业也大部分恰恰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领域。

大型民营企业尚且如此,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更是主要集中在低端行业,无论是从当前的成本提升角度,还是从资源环境压力角度,加快转型升级都是民营企业的不二选择。这就要求民营企业要顺应产业演进规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向高端产业布局和转型,这是当前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应有之意。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化,这与“工匠精神”所包含的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等内容完全一致,这就意味着,中小企业更应该贯彻和实施“工匠精神”,脚踏实地,走专精特新之路。只有坚持“工匠精神”,中小企业才能成为所在行业的佼佼者,才有可能进入大企业采购和外包名录,成为大企业零部件或服务的供应商,融入大企业产业链中,攀附大企业发展壮大;只有坚持“工匠精神”,中小企业才能够专注于细分领域的事情,不断追求精益求精,在细分市场脱颖而出,做成“隐形冠军”;只有坚持“工匠精神”,中小企业才能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对于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大型民营企业来说,在当前技术进步加速,技术更新周期缩短的情况下,不可能依赖模仿和复制等传统的科技创新手段维持企业领先地位,只有加强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跨越发展。而且,现在全国层面和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相关措施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大型民营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具有很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缺乏对消费者和市场的研究和分析,跟风发展,从而导致陷入激烈竞争和恶性竞争的境地。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就需要深入分析和深刻把握消费者特征,有效切中消费者的“痛点”,才会变巨大的市场机会为现实市场份额,为企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转型企业
企业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企业
企业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四优四化”,河南农业转型进行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