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

2018-12-11 08:41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指向量表心理健康

考试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各种考试层出不穷,而高考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词汇,甚至很多人把高考认为是决定人生的关键,即“一考定终身”。这种认知更是使考生及家长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学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仅要应付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同学的压力,同时给自己的压力更是像一个隐藏的“炸弹”,随时有可能在高压情况下爆炸。如果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不得到及时发现并解决,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备考,还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同时,心理健康水平也是制约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关注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就成为当今教育不可忽视的重点。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高三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20~30%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3~10%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特别是抑郁症较为突出。本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本地高三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他们当前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探讨干预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并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高三学生117人。

2.研究工具。

(1)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编制,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共有10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性。[1]其结果评定标准为:2分以下表示在该因子上正常;2~2.99分表示在该因子上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3.99分表示在该因子上存在中度的问题;4~4.99分表示存在较重的心理健康问题;5分表示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假如某因子存在轻度问题,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予以改善和消除。假如某因子分超过3分但不超过4分,也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适,逐步症状减轻和消失。如果某因子分超过4分,可自己心理调适,一周后再测,如果该因子分仍为4分以上,请找心理医生咨询。

(2)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采用陈树林、郑全全等编制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2]该量表共36个题目,包括2个分量表,一个是“指向问题的应对”分量表,包括“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合理化解释”3个因子;另一个是“指向情绪的应对”分量表,包括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4个因子,采用1~4等级评分。该量表不计总分,各因子分数越高表示采用相应的应对方式越多。

3.数据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χ2检验、t检验和相关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总体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好,存在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78%,有中度心理问题的占15%,明显高出全国中学生检出率。其中,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女生相对要好,理科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文科班好。

表1 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2.学生的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上的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相对来说,学生在心理不平衡因子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不是很高,而在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3个因子上存在较大问题;其次,抑郁、强迫、偏执、人际关系敏感、适应不良上也有被检出中度心理问题者。

3.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学科和性别上的差异性检验。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学科间除了偏执、学习压力存在显著差异之外,其他因子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间强迫、抑郁、焦虑、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4.学生在选择应对方式上的情况。从表4可以看出,高中生在对待压力的应对方式中,最多的是积极的合理化解释,然后依次是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忍耐,发泄情绪、幻想与否认、逃避。大部分学生主要选择指向问题的应对,这是比较正确的。利用心理健康总分等于2为临界点,把所有学生分为心理健康组和心理不健康组,并对两组的应对方式进行差异性检验。从表4可以看出,在指向问题的应对上只有寻求社会支持一项存在显著差异,而指向情绪的应对上心理健康组与不健康组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表2 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分情况

表3 心理健康在学科和性别上的差异性检验 (χ2)

表4 学生选择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

表5 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5.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从表5可以看出,应对方式中凡是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寻求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三、讨论

1.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从表1可以看出,男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要比女生好,理科班的学生也相对好于文科班。对学生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3,在偏执、学习压力2个因子上文理科差异非常显著,而在强迫抑郁焦虑3个因子上男女生差异非常显著。有研究显示:心理健康各因子在性别上都存在显著差异,[3]而与本研究存在差异,由于地域和文化差异,学生在认知上差异较大,这是此次结果的一种解释。由于男孩相对要独立、坚强一些,也相对洒脱,遇事能以较正确的态度对待;而女孩的心思比较细腻,比较敏感,在对待事情上可能会比较容易出现偏差,这是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的一个原因。文理科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是理科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好的原因,理科生理性、逻辑性强,做事严谨,面对挫折也能理性的应对,而文科生则比较感性,可能在处理事情是比较容易情绪化。

本研究显示,学生在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3个因子上存在较大问题,抑郁、强迫、偏执、人际关系敏感、适应不良上也有被检出中度心理问题者。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升学考试的难度也在增加,学生的压力也是成直线上升,由于学生都比较看重学习成绩,父母更是望子成龙心切,使得很多学生过于紧张,继而出现焦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分数、排名整天挂在心上,担心成绩下降,越担心越看重就越是影响学习效率,上课时害怕被老师提问,一有考试就焦虑,焦虑又影响发挥,成绩不好又会影响情绪,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成了恶性循环。学习压力大多数是学业上的自卑感与焦虑同时存在导致的。如果真的因学习成绩不好受到了批评和轻视,那么下次考试时就会感到害怕,害怕又强迫自己不能考差,必须好好学习,然而越是强迫自己越是适得其反,多次经历这种失败、失望和痛苦以后,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就会增强。当学习焦虑极度增强时,就会想逃避学习和考试。而自己的种种失败感、自卑心理又会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这就是本研究中学生的抑郁、强迫、偏执、人际关系敏感、适应不良上被检出中度心理问题者的原因。总之,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必须先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认知,对这些问题同时下功夫,各个击破,让其循环被破坏,最终达到以健康的心态生活和学习。

2.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在面对应激源时采用最多的还是积极的指向问题的应对,其中采用合理化解释最多,然后依次是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忍耐,发泄情绪、幻想与否认、逃避。大部分学生主要选择指向问题的应对,这是比较正确的。这说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其认知成熟度提高,面对困境时他们能够理智地分析、解决问题,并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

从表4可以看出,消极的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在心理健康组与心理不健康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心理不健康组在指向情绪的应对上采用的较多。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应激源出现时采用消极的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而积极的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在心理健康组与心理不健康组之间差异不是很显著。这也就解释了2个量表得分的相关特点(见表5),消极的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而积极的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负相关不是很显著。总之,本研究表明消极的应对比积极的应对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更高,也就是说学生在面对应激源时越是采用消极的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其心理问题也就出现得越多。这与国内外的研究基本一致,如姜乾金等。[4]

对于心理不健康组的学生来说,他们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这非常严重,消极、不成熟的心理应对方式不仅影响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现阶段的学生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升学的压力,他们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与打击,假如他们都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的话,那么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有研究发现,处于高应激状态的个体,如果应对方式不良,发生身心健康问题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的2倍。因此,改善学生应对方式,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是值得重视并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高三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性别差异和学科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理科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文科生;②学生总体的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3个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在面临应激事件时采用积极的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较多;③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消极的指向情绪的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越是采用消极的指向情绪的应对其心理健康量表得分越高,即心理问题越严重。

猜你喜欢
指向量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