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方案

2018-12-14 06:44张春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有效性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张春娟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对于中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摆正有着重要意义,而教学的方式方法,决定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学效果又能体现出课程开设的实际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重要性,明确了课程教学的现状,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完善三观,促进其全面发展,最终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65-01

前言:2016年,思想品德课程讲《品德与生活》正式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难看出教材的主题又引进了法治的元素,教师也要从此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学习效益,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及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小学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两门课程的统一转化、更名。思想与政治从字面转变上来看,就是改变了传统对于中小学生单一的品德教育,同时也引入法治教育,使中小学生提升对法律的认识程度,重视法律生活的重要性。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替与设备普及,对于中小学生所能接收到的消息、所处的世界,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未成年人的三观在这一重要阶段,需要正确的思想道德来培养。中小学生对于信息的判断能力、筛选能力远远不足,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思想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导致三观不正等问题。

通过道德的学习与培养,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美德、情感等优秀的道德品质;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以约束自身行为,避免走向歧途[1]。

二、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现状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课程被学校无视,一心只追求成绩以及教学进度,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题目的解答,在解答完成之后要求学生背诵、检查,改变了课程开设的本意。道德法制课程本应是一门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而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则将课程演变成为解题、背题、考题,“三点一线”的考查课程。道德与法治的思想被淡化,课程失去了意义,失去了灵魂,课程简单而枯燥,学生的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行为与思想严重不符,学生认为只要有“人性”在,考试中就能顺利过关。长期以来,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也处在割裂状态,教师不能将其有机结合,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课程贯穿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直接导致教育的失败[2]。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建议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习效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要比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给未来的学习生涯带来收益,当学生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之后,学习效率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首先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学习方法的传授。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掌握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形成高效的学习思维。在课程学习中,教师要不断的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同时也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及时间去学习,避免学生被动学习。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学习而言难度较大,但只有学生具有高效学习能力,对课程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参与到知识总结中,就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当出现常见问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并且帮助学生提升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人教版第一单元第3课“呵护我们的身体”,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的强调身体健康的意义,而应该侧重讲解提升身体素质的方法,并且要带领学生付诸实践,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升身体素质,在这过程中也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阶段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定位,确定谁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只有通过这样的定位调整,才能使学生更加具有课堂参与感,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够进一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对于道德法制课程的学习与理解,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社会栋梁。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梳理以人为本的观念,打破以教师为课堂主导的教育模式及思想,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加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频率。明确学习进度与教学方向,在课堂中了解学生学习动态,结合自身能力,为學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当学生的学校热情不足时,教师要分析其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教育,对于自身的问题要及时改善教学环境,学生的问题则要帮助学生进行及时的调整[3]。

现阶段,教师要建立起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变革思想,探索出更加适合小学生学习、成长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提升。对学生学习状态波动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做好对策及设计,配合学生共同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3]。

在课堂教学安排上,实现了解学生间讨论的热点,学生的喜好,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备课,思考课程准备学生是否喜爱,学生能否理解。在课程讲解完成后,询问学生意见及疑惑,及时的予以解答。教师要尽量减少自身发言在课堂的占比,鼓励学生积极的提问、回答。例如在最初学习阶段,就可以拿出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表述自己对道德与法律课程的理解或期许,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看法,并由此进行调整。例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课“手拉手交朋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出自我介绍,为学生提供参考,再由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最后手拉手一起做游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同时也能拉近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

总结: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改变教学模式,明确课堂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学习动向,并做出精准分析,才能够更好的给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达,使学生能够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真正的做到全面发展,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孙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 2017(6):49

[2]何金定.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思考[J].速读旬刊, 2017(7)

[3]杨伟成.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 读与写,2017(4)

猜你喜欢
有效性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企业行政管理的开展实践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提升的方法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