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措施的探讨

2018-12-19 11:07何春毅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措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何春毅

【摘要】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导向之一,笔者接下来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语言、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这四个方面探讨生活化教学措施,以提升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措施

生活是所有知识的源头,文化知识脱离生活将变成一汪死水,毫无涟漪,而语文知识要想焕发灵性,也需要教师把日常教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语文知识能表达生活的所见所闻,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语文,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因此,生活化教学是农村初中语文迫切需要的教学方法,建议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一、建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作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应以生活为蓝本,落实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建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把生活变成语文教育教学的源泉。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正文,而教材只是语文的注解,初中语文教师应有意識地在教学中导入生活因素,实现语文生活化教学[1]。这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一致的,教师必须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带领学生亲身体验,联系生活理解语文知识。特别是农村初中生,生活基础和城市有差异,教师要注意建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很多课文都源于作者对生活经验以及心灵感悟的描述,有的散发浓郁的乡土气息,有的抒发炽热的乡土情感,从以描绘山水景物、歌咏田园生活见长的山水田园诗派到近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再到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他们的作品总是散发着生活气息,作为教师,在讲解这些课文时应践行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知识对现实生活的价值。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绘自己童年时期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在三味书屋的枯燥学习生活,体现了童真童趣,也对封建教育摧残儿童进行了批判;郦道元通过《三峡》一文描绘了秀丽的三峡风光;课文《端午日》描绘了湘西端午节的习俗,向人们展示了湘西淳朴的民风等。我在讲解这些课文时都以生活为蓝本,让学生学习时能自然而然地结合自己的生活背景与经验,联想生活中的人与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东西。这样的粘力就是牢牢吸引学生的无穷魅力,充分说明教师语言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初中生基本上都已经形成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运用时依旧相当吃力,特别是理解语言的能力相对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复杂的、烦琐的语言简单化、生活化,通过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表达的意思,帮助学生简单识记,基于语言提示掌握生活技能[2]。

例如,在讲解课文《最后一课》时,作者在文中使用比较书面化的语言描写小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我在教学中就将小主人公心里所想内容转化成平时和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生活化语言,方便学生识记,让学生对文章表达的爱国情怀有更深刻的理解。还有平时在口头表扬学生时,我也注意使用生活化的简单语言。当我表扬班上的一名学生聪明时,我只是告诉他,他很聪明,而不是说他的爸爸妈妈给了他一个聪明的大脑,从而让学生轻松辨别老师就是在表扬自己。生活化、简单明了的教学语言还提醒我们尽可能避免在语文教学中说反话。因为农村初中生理解语言时比较直白,我们说的一些反话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只能明白字面意思,无法理解深层次的含义,从而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被引到错误的方向。

三、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具备强烈的知识性、思想性与科学性,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尽管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记录的,但每一篇课文几乎都在传递生活信息。鉴于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的人文素材,整合优化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更贴近农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与此同时,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等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满足学生的思想与精神需求,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语文教学内容,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关雎》描写古人爱情生活,《春酒》描述春节传统习俗,《满井游记》抒发快乐的游玩心情,《羚羊木雕》揭示父母与儿女的矛盾,等等,这些教学内容都和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我在教学时通过生活化的引导让学生轻松有效地进行学习。农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尤为吃力,很难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时代特征等,这些都是农村初中生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3]。所以学生每一次学习文言文都会耗费较长的时间,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关键点就在于学生缺乏兴趣与信心。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讲解课文《出师表》时,就没有依据常规教学流程为学生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而是立足于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讲一讲脍炙人口的六出祁山、火烧赤壁、三顾茅庐等故事,接着引出课文,让学生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到新课学习当中。还有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让学生明白面对任何困难、挫折时都要勇往直前,决不退缩,想方设法把大困难变成小困难,逐一克服。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深挖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不但能引导学生喜欢语文,还能让学生学会生活并热爱生活。

四、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要想改变封闭的、单一枯燥的语言文字教学,摆脱脱离生活实际的困境,就必须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生活化教学手段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个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能更形象生动地为学生展示语文教学内容,改变教材枯燥乏味的文字描述[4]。例如,在讲解课文《安塞腰鼓》时,我就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认真观看节目,他们被气势豪迈的陕北腰鼓表演深深吸引,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成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用心读书,快速感受文本内容,领会安塞腰鼓释放的强大生命力,使教学事半功倍。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抽象文字,还能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语文知识, 更好地掌握重难点。如在讲解课文《山市》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海市蜃楼现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形成海市蜃楼的原因用文字解释更是相当抽象,农村初中生难以理解,所以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直观呈现奇幻美丽的海市蜃楼景象,同时搭配音乐和文字说明,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发出赞叹之声,深刻了解了海市蜃楼的成因,一举多得。

另一个是引导学生展示具有鲜明个性的乡土真我。生活是多味瓶,聚焦各种滋味的素材,学生学习语文尤其是写作的内容主要源自瓶中的生活,并且农村生活别有一番滋味。具有鲜明个性的乡土作文更是要建立在培养农村初中生表现真我的兴趣上,使其常写常新。和城市的初中生相比,农村初中生的爱好受到很多限制,没有高科技玩具培养自己的兴趣,但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爱好空间,尽管这些爱好有季节性特点,却能从中获得快乐。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条条框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尊重学生、保护学生,让学生放开手脚自由学习和练笔,随意写下自己喜欢的内容,让作文贴近与众不同的、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创设适应农村初中生兴趣爱好的情境,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快乐地融入语文教学,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例如,在九月份的一次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班上有一名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我喜欢》,有一段内容是:我喜欢金秋九月,敲打着一捆又一捆玉米秸秆捉蟋蟀,看着蟋蟀们从秸秆中钻出来胡乱蹦跳,我的心情无比愉悦,然后用手往上捂,有时一手就能捂住三四只,当时的成就感就好比隔壁大妈家卖掉今年收获的一千多斤芝麻之后拿到钱的欢喜劲儿,这让我既有回忆也有期待……这样的作文是城市初中生很难写出來的,学生们在农忙时节帮家人干活,闲下来时快乐玩耍,真正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意义,拔掉语文作文训练千篇一律的病根,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通过建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等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生活化教学,顺应教育发展趋势,促使生活化教学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中走得更远更久,全面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德.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和突破浅谈[J].亚太教育,2016(04):64.

[2]刘海仙.关于初中语文的生活化阅读与写作[J].文学教育(下),2017(02):127.

[3]董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赤子(上中旬),2015(22):210.

[4]徐丽.试论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构建与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2):16-17.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